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从评论特长生被保研说起

2008年11月10日 16:19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2008年11月8日,是第九个中国记者节。这天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5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张舟同学,喜滋滋地登门告诉笔者,在三名教授的联名推荐下,他不受保研生排名的限制,在二分之一免试录取特长研究生名额的竞争中,被地大新闻传播学专业保研录取了!我问,三名教授和校评委们,主要是看中了你哪一点?张舟同学说,他们主要是看我发表了100多篇网络时评,还被新疆天山网评为“有突出贡献作者”,并且在阿凡提评论、两岸时评建立了个人文集,在全国网络时评界小有名气吧。我说,这太好了!有了新闻评论这个特长,又加上新闻传播研究生,真是如虎添翼啊,这为你将来到媒体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从评论特长生被保研,联想起湖北名编辑、宜昌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编辑陆先荣(笔名“高峡”)同志,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引人注目的杂文《填好这一栏》(载《人民日报》1980年4月24日文艺专版),文章在历数许多人填写履历表时,将“有何特长”这一栏长期空着不填的历史原因后,鲜明地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重视“有何特长”这一栏,对于确有特长的,要给予重用;对于无特长或业务外行的,要送去培训,帮助提高。当然,要填好“有何特长”这一栏,关键还要看我们自己。“为了‘四化’,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要争取填好‘有何特长’这一栏。”这篇文章后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1976——1982年)》。20多年过去了,陆先荣同志也从一名残疾军人,成为全国自强模范、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编辑,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人才。《填好这一栏》正是他个人主观努力、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以上两个典型的事例,揭示了一条深刻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道理,即“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比喻,从哲学上说,就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新闻类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新闻媒体需要”,就是当前新闻教育的主要矛盾。新世纪以来,新闻媒体每年进的人多为非新闻专业毕业生。有的媒体负责人明确表示,不欢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问为什么,答曰: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什么特长。所以,他们进农学院的毕业生跑农业口,进理工科的毕业生跑工业口、进经济学院的毕业生跑经济口……。过去新闻专业毕业生“反应快”这一优势,在高科技年代也丧失了!本来是我们新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却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占领了,新闻专业毕业生的饭碗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抢去了。新闻教育面临生存危机!我们这些新闻教育工作者正面临失业的危险!

  中国新闻传播史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廷俊说得好:“我认为,新闻媒体不进或少进新闻专业毕业生,这只是表象。实质是我们新闻教育的特定性,或者说不可替代性在新时期受到了威胁”①。要尽快解决中国新闻教育出现的“可替代性”问题,关键在于改变目前新闻教师队伍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海归派太少,“自学成才”的多;教文学或大学语文的多,有新闻工作经历的人太少等“三多三少”状况。由于现在这些教新闻的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现在半路出家,改教新闻,他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新闻理论的学习,不具备教专业的新闻理论知识;同时,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新闻实践历练,对新闻的整个操作程序、操作技法和操作规范几乎完全陌生,更谈不上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新闻传统和作风了!“报人办新闻教育”,是中国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关部门应做出一个硬性规定,“新闻专业的教师,必须有5年以上的新闻工作经历;在岗新闻专业教师,要轮岗去参加新闻实践”。否则,无论他们是教新闻史论课,还是教新闻业务课,学生都反映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学校还要解放思想,破除“中国新闻教育不能国际化”的陈旧观念,学习和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新闻院校与媒体联合办学的体制,发展新闻特色教育,面向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媒体,培养和输送新闻评论特长生和新闻传播特长生。当然,要根本解决新闻专业学生“可替代性”问题,还要看学生自己的奋发努力。填好“有何特长”和填“社会关系”不同,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亲戚朋友;而填好“有何特长”这一栏,则全凭自己的艰苦奋斗。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没有励精图治专注勤奋的辛劳,要填好这一栏,是很困难的。

  实践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张舟评论特长生被保研、陆先荣同志从残疾军人到高级编辑,都有一个刻苦学习、勤于写作的过程。我们应该向这样的有为者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新闻教育规律办事,面向主流媒体,重视发展新闻特色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不可替代”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

  注释:

  ①吴廷俊:《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载《中国新闻教育研究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1——30页。2008年10月,北京。作者:肖峰(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