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生告教授”掏空大学内核

2008年12月02日 15:11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背景阅读:华东政法教授上课批评政府 被告发为“反革命”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杨师群教授于11月24日的博客文章中透露,两名女大学生到上海市公安局和市教委检举他在上课时有批评政府等内容,有关部门已立案侦查。对此,杨教授本人感觉“可悲”,坊间舆论更是莫衷一是。

  课堂,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公共空间。教师的课堂话语具有理性蕴藉的内在品质,应属毫无疑问。但显而易见,教师若非滴水不漏地照本宣科,愿意阐发自己一己之观点,则学生们未必全盘接受,他们有说“我不同意”的权利。但闹到“我告状”的地步,从而让学术自由问题溢出意见表达的边界成为一个司法问题,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大学是一个知识共同体。就其本义而言,与其说它是一个机构,毋宁说它是社会理想的承载物。从此出发,大学课堂理应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课堂语言固然应该审慎,但其更应不失“纯真”地直陈现实病灶,为未来标定方向。其中的“批评”词汇总是难免的,只要不失去分寸,理应得到谅解和宽容。

  遗憾的是,我们对大学的理想主义信念是那么的薄如蝉翼,以至于连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中国文化都成了罪状。不知是出于怎样的愤怒,两个女大学生竟把老师的上课内容告发给警方,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的理想主义危机首先就表现于学生的落寞。至少在这两位女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是不可以遗世而独立的,大学课堂也是充满了禁忌的。这种自我规训,掏空了大学精神内核,更让知识自治的传统放逐于旷野。

  大学内部裁判权的形成和存在,显示的是大学相较于世俗社会的矜持和高贵,表达的是大学对自我治理的满腔自信。从某种理想维度出发,如果学生与学校或者教师之间出现纠葛,学生眼中的最高裁判者应是穿着学袍的亚里士多德而不是世俗权柄意义上的包青天。尤其是有关知识的纠纷,最好在知识团体内部解决,动辄诉诸国家机器,既是对大学价值的伤害,也是对民主素养的反噬。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美国人)从上小学就开始培养这种习惯,在游戏里服膺自己制定的规则、处罚由自己规定的犯规行为。”而就此事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对大学的内部裁判权所知甚少,既没有敬畏也没有悲悯。他们轻易置弃了知识自治的传统,对世俗的权柄心向往之,完全忘却了这也正是对他们自身权益的伤害。(张若渔)

编辑:朱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