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名校,才是义务教育的出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废除名校,才是义务教育的出路
2009年02月10日 17:31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遵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重庆市从本学期开始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 可是,新学期伊始,外籍学生家长的负担并没有减轻,从前所交的750年借读费,一分没少落下,只是换了个马甲,叫“捐资助学费”。(2月10日《 重庆晚报》)

  乍一看,学校够贪婪和愚蠢,竟然敢于明目张胆,巧立名目,对抗国家下发的通知精神。校长不想戴乌纱帽了么?其实不然。无论如何折腾,校长的乌纱帽依旧戴得稳稳当当,从报道可知,重庆市的中小学,几乎步调一致地收取750元“捐资助学费”。动作如此整齐划一,只有两种可能。一,事先,各学校的校长们私下里开过专门的会议协商。俗语有云,“法不责众”。大家都收取了捐资助学费,相关部门如何处罚?总不能让所有的校长下岗吧。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假使上级主管部门运用铁腕,雷厉风行,责令全部退还,那么,各学校收取捐资助学费的行为就成了白忙活。于是只剩下第二种可能:各学校巧立名目的行为,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意。

  问题由此产生:为什么上级主管部门敢于逆风而动,对抗中央的通知精神,而各个学校也都乐此不疲,热衷于收取“捐资助学费”?这里头的道道就相当有讲究了。

  依照规定,义务教育为划片招生,财政部门按户籍所在地下拨学生教育人头费,学校所在片区,上学的适龄学童是多少,下拨的教育人头费就照学生人数计算。多出的部分,由学校自行解决。需要借读的学生,户籍不在学校的招生范围,财政部门并不拨给教育人头费。除了财政拨款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对待借读生?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个也不收;一是量入为出,收取借读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学校就连个巧妇也算不上。既然如此,借读生们是无奈地接受现实,“自愿”捐资助学呢,还是放下书包,从此远离学校?

  要解决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必须以全国为棋盘,下成一盘大棋。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废除学校分片招生的老规矩。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学童,无论去哪里读书,都由财政部门下拨教育经费。任何一所学校,所获取的教育经费,只按学生人数计算,而不必考察学生的户籍所在地。

  然而,这中间有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旦废除了分片招生制,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名校将挤破脑袋,普通学校则门庭冷落鞍马稀。接受最好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名校之所以为名校,就因为能提供相对优良的教育。到时候,教育乱象如何收拾?

  因此,合理分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公平配置各个学校的软件硬件,让各个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比如美国的职业篮球联盟,为了让球赛尽可能精彩,采用的就是锄强扶弱的策略,哪一支球队实力过强,就从薪金等方面予以限制,实力弱了,则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它。这样,每一支球队的实力不至于形同霄壤,赢球者赢得艰难,输球者输得精彩。从而保证了球赛的精彩。假使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拥有大致差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那么,择校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说白了,目前我国推行的名校优先制就是阻碍教育公平的最大绊脚石,是各种教育问题丛生的渊薮。

  改变办学理念,废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名校,方可扫除借读费、择校生。否则,无论有多少政策出台,都将治丝益棼,乱象丛生。

  作者:谢浮名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