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但学无妨 切莫一棍子打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繁体字但学无妨 切莫一棍子打死
2009年03月05日 16:43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3日《南方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其实,汉字“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早在去年“两会”,宋祖英、关牧村等21名文艺界政协委员就联名递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繁体字不实用,小学生开设此类课程势必增加学业负担,也有些人从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认为学习繁体字大可一试。今年“两会”,推广繁体字“旧事重提 ”,再度引发网络坊间热议,有人疯狂“拍砖”,有人直呼“雷人”,各种言辞评论鱼贯而出。

  潘庆林提出恢复使用繁体字理由有三,其一当初汉字简化过于粗糙,其二电脑输入繁体字与简体字难度区别不大,其三恢复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有鉴于此,不少评论人士毫不留情一一给予反驳,从删繁就简是汉字发展趋势,到简体字有益于扫盲,再到利于两岸统一仅是提案通过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潘委员的提案很傻很天真”,貌似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因此也赢得各方力挺。

  众所周知,简体字的推行已有半个世纪,建议在10年内就全部废除的确有些操之过急,完全抛“简”就“繁”也未必合理。但姑且把提案搁置一旁,走出人云亦云的误区,冷静一下发热的头脑,转过念头想想,学点繁体字、涉猎相关知识又何尝不可呢?

  不可否认,随着现代化进程脚步加快,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时至今日,走在喧闹的街头已很难觅得古韵的蛛丝马迹,繁体字亦如此,除了在书法和古籍中能偶尔看到外,几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老一辈尚能辨认繁体字,年轻一族绝大部分已对此陌生得不能再陌生,偶然遇到一两个繁体字也都说不清道不明。相比之下,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港澳台地区做得更好,至少他们还沿用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繁体字,一笔一划就是一部数千年的历史。因此,青少年逐步接受常用的繁体字从传承古典文化的角度来讲不能不算是福音。

  且不说学习繁体字是否有利两岸统一,但毫无疑问,了解一些繁体字对交流和沟通有益无害。简体与繁体的书本资料,互相流通时均需变体,如果尝试着了解常用繁体字或者港澳台同胞逐步接受一些简体字,就可直接跳开繁杂的程序,减少了沟通的阻碍。这对增强感情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是大有裨益的。

  有人还会有异议,推广繁体字将增加读书认字的难度,造成新的文盲,但试问在港澳台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却是为何?由此可见繁简字体与扫盲工作并无直接关系。如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没有实质性转变,任无视古人成果的潮流发展,势必将导致“古代文化盲”人数与日俱增,这才是堪忧堪虑的。

  因此,我们大可不接受“10年内废除简体字”的建议,但逐步推广常用的繁体字有什么错,尝试着了解祖宗的智慧又有何不可呢?我们不仅不能把繁体字一棍子打死,还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通识一些常见的繁体字,并把数千年的文明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或许才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

  作者:周欢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