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就业压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就业压力
2009年03月20日 13:39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分钱困倒英雄汉,4元钱断送了一个大学生的前程。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某到北京工作,2008年10月失业后,一直借住在亲戚家。今年2月19 日,失业的王某为凑钱回家,怀揣瑞士军刀抢走一名女士4元钱和一瓶矿泉水。近日,北京丰台检察院以涉嫌抢劫将他批捕。(《京华时报》3月18日)

  回家,这是一个多么温情的理由,但过程看上去却是如此的令人不安。抢劫是重罪,等待他的无疑将是法律的严罚。重新审视这微不足道的4元钱,在法律意义上,它不可能对结果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但在社会学意义上,我们却有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大学生的回家之旅变得如此遥远而漫长?

  王某或许是最蹩脚的抢劫犯,但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十几年苦读,考上大学,毕业,漂到大城市寻找人生的梦想,然后找工作,就业,再失业,这是千千万万个同龄人共同走过的道路。按正常的人生轨迹,他现在应该是泯然众人中的一个,谁也不会关注。但也正因为普通,他的一失足显得格外的突兀,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就业压力成为最先想到、也是最符合常情的理由。检察官表示,在经济危机冲击下,职场竞争更加激烈,想要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不容易,这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是在重压之下的心理焦虑,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涌入职场,知识和学历的迅速贬值,读书无能论的论调在社会上的蔓延,对于像王某这样来自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村家庭的毕业生,他可以接受市场的冷眼,却未必能担当得起中兴整个家庭的殷殷期待,“不敢和家里人说没了工作”,失落,羞愧,绝望……种种情绪叠加在一起,最终以就业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他“越轨”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就业压力并不意味着全部,它仅仅是最后一根稻草,否则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社会将是多么的恐怖。或许,我们应该追问那些更加沉重的东西。有一个细节我们不应该忽略,在接听母亲的电话后,“王某已身无分文,亲戚家也不富裕,他不好意思开口借钱,便动了抢劫的歪心”,这既可以说明王某是个循规蹈矩、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也说明了他缺少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怎么样才可以筹到那点回家的路费?他却做了最愚蠢的一种选择,他肯定权衡过,也决不缺少起码的法律常识,但他把面子和所谓的尊严看得比自由更重要,无可奈何之下,决定铤而走险……

  这是生存教育的缺失,而这样的隐患其实早就埋下。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但今天的现实告诉我们,虽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年也开展了很多年,却要么处于低层次的理解上,要么太过功利化,始终未得真经。生存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们如何应对这个社会,懂得在利益与风险之间取舍,是一种有创造力的教育。不要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为就业压力,人的一生,压力本来就无处不在。王某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可惜,他无力回答。(吴龙贵)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