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悲剧能否唤醒大学的“德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生命悲剧能否唤醒大学的“德性”
2009年03月23日 09:18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因毕业论文涉嫌抄袭,被原作者和校方发现后,武汉某高校研究生晓军(化名)不堪压力,选择了自杀。“就算真的是抄袭,也不至于走极端。”对于晓军的死,同学们无不心情沉重,都表示一时接受不了。(3月22日《楚天金报》)

  论文抄袭被拆穿之后,晓军的自杀既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忏悔,显而易见,他对曾经的做法也抱有负罪感,而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对待论文抄袭的真实态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3.2%的同学认为抄袭是不对的,同时,69.1%的同学认为身边存在较多或很多抄袭现象。一方面认为抄袭不对,另一方面却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参与其中,这种矛盾与对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缺乏足够有效的约束机制。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明确表示,反对论文抄袭等急功近利的行为,但是真正对学生较真的又有多少呢?论文写作需要知识的储备与思维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育能否满足这一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在论文抄袭潜规则盛行,甚至大学教授也竞相陷入抄袭丑闻之际,当论文抄袭业已在大学内部形成一种“风气”的时候,如何能要求大学生独善其身?

  相比起加强生命教育之类的内容,杜绝一切学术腐败、重塑大学“德性”无疑更加有助于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在强调师道尊严锻造“大师之威”的同时,培养“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严谨治学态度同样不可或缺。希望晓军的死能够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唤醒大学的“德性”,而不要像他纵身跃入的那一潭湖水,在激起一片涟漪之后,就迅速归于往昔的沉寂。(赵志疆)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