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近亲繁殖”不能片面僵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防止“近亲繁殖”不能片面僵化
2009年03月25日 13:56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湖北某高校在校园网上公布了2009年教师招聘计划。其中,艺术学院拟招聘的3名硕士,应聘条件明确规定须为外省高校毕业。对此,该学院院长做出解释,称此举旨在融合不同风格和流派,防止艺术“近亲繁殖”。对这一规定,不少学生难以理解,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这样岂不是雪上加霜。

  一些学者对这一规定的合理性也提出了质疑。华中科大一位教授认为,“强调教师来源结构多样可以理解,但不能绝对化。本地外地求职者同台竞争,应该看重能力素质。如果本地求职者水平高,还‘一意孤行’坚持招外地求职者,也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正如这位教授所言,如果把防止“近亲繁殖”片面夸大,僵化、教条地对待,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人才选拔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样有害。

  学术研究、学术发展,有着内在规律需要遵循。引进“新鲜血液”,让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学术交流、碰撞,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比较优劣得失,对学科发展确实有好处。但是,这种好处不是绝对的,更不能过分夸大。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学术的发展,除了不同流派横向比较之外,同一体系的纵向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的承续和发展,在某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甚或显得更为必要。

  对于学术创新、技艺创新,古人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我国历史上来看,一些在学问上有较高造诣的名家、学者,继承本派传统,并将之逐步完善、发展弘扬者不乏其人。学术上有重大成就和创新的人才,不必然都是非“嫡系”出身。学习借鉴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充其量只是从事学术研究须掌握的一种科学方法。不要把一种应有的科研素养衍生成为教条的观念。学术研究能否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在于自身的能力和勤奋,而不在于出身。

  湖北这所高校作出的这项规定,显然不妥。进一步讲,以省界来区分流派和划分风格,也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事实上,类似的做法不光是武汉的这所高校存在。该学院作为一个案例,暴露出了当前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在北京一些高校,“本校的博士一律不能留校任教”, 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毕业生们对此虽不满却无可奈何。结果,不仅给毕业生就业人为制造了不平等,而且也对高校招贤纳士制造了多余的障碍。

  人才选拔,应以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质作为标准,这是根本依据。真正的人才,不应以门户来论断。提高大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实质的问题不在于防止“亲缘化”,而是要防止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的“任人唯亲”。对于人才的引进和选拔,应在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建立严格的学术考核规范和激励创新机制。(鲁婧)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