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问之路不在庙堂

2009年04月21日 14:07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相关阅读:上海大学一博导抄袭论文被免职 项目成果被撤销

  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实中,又因抄袭倒下一个著名学者,不算十分稀奇,而且就算曾经抄袭,也未必说明一个人全不足取。我所就读的大学,就曾有一名博导教授遭遇 “抄袭门”,被公开通报批评后,这位以敢说知名的教授沉寂数年,如今在课堂上仍广受欢迎,其学问并不因为一时荣辱而打折。所以,这一次陈湛匀教授被曝光“论文造假”,固然惨痛,但或许也是他重返求学之路的契机。

  看陈教授的履历,不可不谓华丽。他曾是我国首位应用统计学专业经济学博士,曾担任多所外国大学访问教授,1993年起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已指导硕士、博士学位者百余名。他还是上海市嘉定区人大常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专家,上海体改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巴士、一百股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993年以来,他独立或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国家级和市级奖16项。

  很难相信,完全靠抄袭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学者生涯。陈教授之所以遭遇目前的耻辱,当然在学术道德和自我约束上有问题,但其诱因恐怕也要归功于这些头衔、职务、项目。试想一个人,要在做学问之余,还要参政议政、参与公司管理、指导一群博士硕士、做十几个项目,还要抽空去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开讲坛、当嘉宾。如果人类的能力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我们今天就在火星上班了。所以,与其让我相信陈教授因为人品才作出抄袭勾当,我更情愿相信,陈教授实在分身乏术,在一些被学者们称为 “圈钱”的项目中偷懒灌点水,看上去是这点取之于他人的“水”误了陈教授,但害他的归根结底还是名利二字。

  一个求学问的人,被学问之外的名利所诱导,大概也违背了他自己踏上求学路的初衷。当一切名利归零后,49岁的陈教授再回书山学海,仍有大把时间重头再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喜欢请教授谈谈观点、让学者做做讲坛、邀专家指点一番的我们,是不是也要为陈教授们负点责任呢?

  施平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