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测谎仪为什么“很可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术不端测谎仪为什么“很可悲”
2009年04月23日 09:39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新疆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用以检测毕业论文。人们把这一系统称之为“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但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却引发不少师生的争论。据介绍,这个检测系统会将文献综述部分、正常引用部分自动剔除,剩余部分只要有10%相似,就将视为抄袭。(4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为防止‘造假’专门制造了这个‘检测系统’其实是很可悲的”。对此,新疆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这样感慨。相比于一些师生围绕“学术不端测谎仪”准确性和科学性所进行的种种争论,这一“其实很可悲的”的评价,无疑更加直击和切中问题要害。

  “学术不端测谎仪”为什么“很可悲”?当然并不悲在反对学术不端、制止论文抄袭上——这既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也不悲在这一“学术不端测谎仪”判定抄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认定论文抄袭,标准严格苛刻一点,不算什么坏事。而真正可悲就悲在:它折射和隐喻了一个十分令人痛惜的学术生态状况——在当今学界,学术不端、论文抄袭现象是如此的无所不在、防不胜防,以至于需要有关部门不得不煞费苦心制造这么一个机器来加以挽救。而端正为学、至少拒绝抄袭剽窃行为,不是一项最起码的学术底线规范吗?

  其实若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学术不端测谎仪”所透出的“可悲”,还不只是学术不端、论文抄袭普遍存在,更反映在我们反对这一现象的治理思路、途径和方式上——将原本是学术制度构建上的问题,简化为一个技术问题,指望依靠一台“测谎仪”,便能解决制度缺陷下产生的腐败局面,岂非过于天真了?

  由此,不能不想起近年来,在公共治理领域不时出现的技术反腐招数——如以GPS来对付公务车腐败,以公务卡来治理公款吃喝等职务消费腐败等等。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些技术反腐招数全无价值,一点反腐作用也起不到,但在许多根本性的反腐制度还没有完善起来之前——如公共财政制度、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公共权力充分制衡的制度,这样的技术反腐手段的效用,显然是有限的。更麻烦的是,如果我们一味汲汲于这样的技术反腐,将反腐的希望和出路都寄托于此,那会在无形中遮蔽了我们对腐败根源的正确认识,进而误入反腐的歧途。

  就本质而言,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腐败,具体的腐败载体稍稍不同而已。那么其根源也只能是制度欠缺使然,而不在于技术的缺乏,因而,反腐的出路也只能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以及相应的矫正和祛除着手——比如矫正和祛除目前过于倚重数量的学术评价体制,去努力构建一个真正符合学术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学术评价考核体制,再如矫正和祛除长期以来过于行政化、以行政权力衡量学术成绩的学术管理体制,构建一个真正能充分体现学术独立、满足学术自主自治需要的学术生态和环境秩序。(张贵峰 作者系评论员)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