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轮车夫读博看学术求真魅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从三轮车夫读博看学术求真魅力
2009年04月29日 14:46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复旦大学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招收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的蔡伟为博士生,引来广泛关注。

  这不但是百年复旦校史上的“美谈”,也对今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招生培养,带来某种示范效应。说其为“美谈”,不仅因为是复旦的第一遭,更因为三轮车夫成为复旦博士生的过程,单有三位教授的慧眼识才还不够,上报教育部后,突破教育制度的羁绊,才能有此结果。也正因如此,不少评论在盛赞复旦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气度的同时,担忧这只是个人努力、伯乐赏识、制度变通的“个案”。笔者以为,这一“美谈”,突显了教育求真、学术求真的正义美,高校理应由此思考招收什么样的人读博士,培养怎样的学术人才,如何做真正的学术研究等问题。

  近年来,博士教育逐渐走向了工具化与功利化。据调查,只有20%左右的考生有学术理想;学校招收博士的选拔方式,也导致“入门”者多为应试高手,而非学术精英;在个别学校,有些导师和学生还对“追求学历”的攻博目标心照不宣,齐心协力找捷径,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博士教育的异化,反映的正是学历功能异化和学术研究异化的一个侧面。近年来,高校中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包括博士论文抄袭、造假,以及某些高校引入学术不端测换仪治理学生论文的抄袭,都与这种异化紧密相关,大家关注的是学历、论文,却不关注创新价值与学术贡献。与高校的硕士点、博士点日益增多,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膨胀,论文和成果数量剧增相反,高校的学术声誉却不断下滑。

  复旦大学录取三轮车夫,却让我们看到了博士教育朝学术本位的回归,看到了学术求真的魅力。在这里,坚持学术原则,没有所谓的身份高低、门户之见。这种对学术原则的坚守,其实是当今大学突破制度困惑,重建学术尊严的希望与力量所在。这也表明,在各种教育腐败与学术不端中,追求真的力量在顽强生长,难以泯灭。事实上,这种坚守的力量,在今天的大学,也时时可见,比如一些大学校长对各类行政评估的公开批评,一些大学公开表态不参与商业化的大学排名。

  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实行学术本位管理,有基本的制度保障。首先,应在高校推行学术自治、教授治学,让学术本位管理取代学术行政管理。其次,应建立真正的导师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责任十分有限,多数不能自主招生,也无法自主培养,也就难以对自己的学术声誉负责。复旦如果没有几年前推行的导师自主招生制,也就不可能有这番“美谈”了。只有导师制,才可能有让更多教授,像这三位教授一样,学术求真,潜心付出、广纳人才,做真正的伯乐。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