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录取"非尖子生"属非典型录取

2008年07月14日 15:25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发表评论

  据《楚天都市报》7月13日报道,湖北考生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本来只能读个独立学院,但新加坡一所大学却在一次面试之后就预录了她,还给了她20万元的奖学金。

  对于这个分数,20万元的奖学金算是重奖了。有网友认为此举击中了教育软肋,笔者倒认为这是非典型录取,对高考制度的借鉴价值不大。

  媒体以“湖北‘非尖子生’获20万奖学金”为题予以报道。“尖子生”一定是“高分生”,这只在唯分是认的前提下才正确,而在能力型评价体系下是有逻辑错误的伪命题,即拿部分代整体,一叶障目。这或许就是一些人认为击中我国教育软肋的依据。

  但对张孟苏来说,击中软肋的判断缺乏背景认知。她得到“馅饼”,正是当下教育制度下的“成功典范”。熟练地用英语、韩语交流,获得过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众所周知,当前重视外语学科教育,已经超过母语教育的力度;在家长、学校的驱使下,学生上各种培训班,牺牲自由时间获取各种证书。假如高考指挥棒不指向证书,张孟苏有这样的成就或机遇吗?

  事实上,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成绩始终是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不是制度先进落后的问题,而是学生的天然使命决定的。将于2009年取消“一考定终身”的天津,在招考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同等分数下,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成绩较佳考生。“同等分数”意味着成绩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标准。假如张孟苏参加了2009年天津高考,还是现在这个名次,她也不可能进入一类线学校。

  “非典型”还在于张孟苏个体的特殊性,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她担任过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办宣传海报;担任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等等。

  不能不看到过度赞赏的负面作用,当张孟苏成为低分成功典型被过分渲染时,势必会让真正的“固疾”更顽固,比如相当普遍的“厌学风”,轻视文化课学习;热衷各种证书,剑走偏锋,寄托于偶然机遇等等。有理由相信,新加坡的大学不可能大量录取这个分数段的学生,他们也没有精力这么做,依然会将目光集中于高分群体。这也能说明这“非典型”并非虚妄的判断。(来源:当代生活报 龚明俊)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