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一博导被举报学术造假(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海南大学一博导被举报学术造假(2)
2009年04月01日 06: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 ↓小

  是学术造假还是行为不妥

  从海南大学农学院几名老师反映给本报记者的材料和新语丝网站刊发的证据材料可以发现,举报王凤阳“学术造假”的内容分为“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造假”和“申报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材料和其它申报材料造假”。

  举报的老师告诉记者,王凤阳在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上造假。比如,王凤阳在《Molecular mapping of developing dorsal horn-enriched genes by microarray and dorsal/ventral subtractive screening》一文中,实际排名第五,在王凤阳的多处介绍中,包括海南大学的网站上和科研处2006年科研成果登记表上的排名都被改为排名第三。

  “发表这篇文章的杂志2006年和2007年实际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893和4.714,而王将之吹到6.0。科学是一定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虚伪。”举报的老师在另外一份投递给“海南省各级领导”的材料上写道。

  “如果是在影响因子6.0以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在海南的学术界已经是属于比较顶尖的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说。

  新语丝网站上刊发的证据材料还提到:“在2008年10月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材料中直接将上面那篇论文当作他发表的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提到的网上的简历中,他还只是把他在论文中的排名从第5名提前到第3名,在这次的评审中,他却直接说该论文就是他的论文,直接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已有;同时,他的材料中说他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中国期刊网上(CNKI)用作者王凤阳做一下跨库搜索,再用王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单位查一下,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共计23篇,加上国外刊物发表的论文,王发表的论文总数当在30篇以下。”

  举报王凤阳造假的老师们还总结了“王的学术造假手段”:“一是将第5作者的论文说成是第3作者,甚至直接算成自己的成果;二是将影响因子4点几到5点几的论文伪造成6,通过拔高论文档次与水平来拔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夸大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的数量。”

  他们说:“基于以上证据,我们有理由认为王在此前的教授职称评定、博导评定、‘515’人才评定、跨世纪人才评定,以及进入海南民革高层、民革中央、海南省政协他都是使用同样的伪造与欺骗招数骗取各种资格与头衔。”

  海南大学组织部对老师的举报很重视,郑再喜介绍,对于“署名第五而写为第三属于严重造假”的举报,海南大学很重视,专门进行了调查。

  郑再喜说,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注明前三名作者有同等的贡献,王凤阳因此认为前三个人是第一作者,自己则顺延为第三作者,他说国外有这样一种处理方式,所以后来申报有关材料的时候这样写了。这个事我们也不懂,就找了相关部门和两名资深的编辑咨询,他们认为,一定就是第三作者有些不妥当,国外有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大家不知道,但国内一般不这样处理。但他们都认为不能说是学术造假,最多是不妥当。

【编辑:邱观史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