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分校差多少 名校集团化教育资源会公平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本校、分校差多少 名校集团化教育资源会公平么
2009年04月23日 09:45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住城西的蒋先生最近有烦心事。六岁的儿子九月份要上小学了,他的房子买在名仕家园,离家不远的竞舟路上就是求是小学,但这不是求是小学的本校区,而是竞舟校

  区。对此,蒋先生心里不是很踏实。“总觉得分校没有本部好。”于是,从三月份开始,他便四处打听哪一所学校才算是求是教育集团中的好学校。

  一个教育集团内部的成员学校之间,关系究竟如何?带着家长的疑惑,记者走访了杭州市教育局和部分学校。

  形式多样

  集团化比例已很高

  “通过名校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使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杭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谈起了名校集团化的初衷。

  目前,杭州各地组建了121个教育集团。在主城区,约1/4的幼儿园和3/5的中小学实施集团化办学,受益面分别超过1/3和1/2。

  “对家长而言,大家最关心的是,教育集团内的不同校区有哪些差异?”

  “不同类型的教育集团,学校之间差异也不同。”针对记者的问题,工作人员解释。

  就发起主体及其运行机制而言,杭州目前主要有四大集团化办学模式:核心连锁式办学、合作共同体式办学、高校及教科研单位领衔式办学和企业助资式办学。相应的,教育集团内部成员学校之间也有多种合作模式,比如“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民办校”等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核心连锁式集团之间的学校关系最紧密,差异最小。集团内的教育资源由总校长统筹调配,可以灵活配置。不同校区之间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研成果等保持一致。”要说区别,主要差异在于校园场地大小和生源质量。

  以西湖区的求是小学为例,它目前分求是、竞舟和星洲三个校区,组成一个求是集团。三个校区教师的评估考核、奖金福利全部一致,而且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不同校区之间流动。不同之处在于,求是校区是老校区,名气最大,生源质量也不错,但学校场地较小。竞舟和星洲校区开办之初,生源一度受制于城郊结合部的现实,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随着城西入住人群的改变,这两个校区的生源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新校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校园活动场地大,硬件设施先进。

  也有的集团,为了更好地均衡校区间的差异,在不同校区之间以年级为依据重新设置。比如下城区的东园教育集团,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在集团的树园校区,而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则在东园校区。

  “合作共同体办学则是松散型。这类教育集团内,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校与校之间进行平等的合作。”工作人员说。

  比如,杭州二中向滨江区的江南实验学校输出品牌、理念以及一定的教学力量,带动了江南实验学校的发展。但两校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又保持着人、财、物、事的相对独立。江干区的采荷二小、采荷三小也是同一集团内不同法人的学校,但集团通过新的管理手段,尽量保障两所学校在集团内能比翼齐飞。

  统一试卷

  不同学校同一教学标准

  “有一次,一位老师问,能不能给竞舟校区的孩子出一份难度稍低的试卷,或者出两张试卷。”曾任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现为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的黄建明回忆求是竞舟校区新开办时的情景。在浙江大学附属小学——求是小学接管竞舟校区之初,由于学生大都来自附近骆家庄地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而且他们的数学教材跟老校区附小的教材不同。面对这一现实,有教师提出了以上建议。

  “难道竞舟校区的学生永远比附小的孩子差吗?如果通过你们的努力,每年缩小五个百分点,六年之后你们学生不也可以超过附小的学生吗?”

  这位教师红着脸回去了,从此再没有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校区不同,但教学标准只有一个。竞舟校区的教师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钻研业务。

  “消除市民的‘本部’意识,不是靠说教,而是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本部与分校一个样。”这成为了教育集团负责人的不懈追求。

  “集团内的教师大多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摊子大了,初来乍到的老师太多,学校许多传统做法,光靠几个老教师的口耳相传,已经无法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不同校区之间用同一标准,老师的责任心很重要。

  在东园教育集团校长办公室里,劳小敏谈到了文化重构与引领是厚植学校创业的软实力。“当教师理解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将会正确地处理好涉及学校工作的各类关系。”劳小敏觉得,学校文化其实也是精神标杆,不管校区再多、再分散,只要坚持这些理念,就能凝聚人心,形成力量。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