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流氓教师"网上走红 讲课幽默另类(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版"流氓教师"网上走红 讲课幽默另类(图)(2)
2009年05月27日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丽天老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罗永浩语录

  1.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2.人生总有几次踩到大便的时候。

  3.以前上课时老师们都说女孩子要自立。哦,忘了,你们是考GRE的,考GRE的女生是什么?猛女!

  4.好了,笑话讲完了,刚才趴着的同学可以继续睡了。

  5.GRE是什么?就是让中国人体验美国人愚蠢程度的考试。

  6.在美国的研究生院里中国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堂讨论,以至于教授都以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可是一考试就是第一。一考试就第一,那美国教授不就崩溃了吗?他根本理解不了,于是感叹道:“啊,神秘的东方!”

  7.风。冷风。冷风吹。——古龙这样写是为了赚稿费(按行计费)。

  8. 你数学不好,还可以去当英国首相嘛(丘吉尔),不行也可以去当作家嘛(李敖),还可以去英国作诗嘛(徐志摩),当然以上的都需要签证。那不行你可以在国内当作家嘛(钱钟书),最次你也可以当个老师嘛(罗永浩),如果你连课都讲不了,你也可以去当个校长吧(俞敏洪)。

  支持者说

  不是所有的讲座都味同嚼蜡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正襟危坐

  我们听惯了味同嚼蜡的讲座,看惯了讲台上正襟危坐的教授们。忽然之间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讲座都味同嚼蜡,并不是所有的教授和讲师讲课都正襟危坐。

  有些教授和讲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授课程,有的教师的学问倒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他们却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却道(倒)不出来。在大学里“流氓教师”走红,他的成功在于他没有固守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把有些知识掰开了、嚼碎了,再喂到学生们的嘴里。

  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了,他把概念性的知识用行为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再加上陈丽天老师特有的幽默诙谐的风格渲染。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在听课,又像是在看相声小品表演,有什么理由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呢? (来源:人民网)

  笔者在这些语录间,没能发现丝毫“道德沦丧”的痕迹,反而在当年的“老罗语录”和今天的陈丽天身上,读到了当代青年的特立独行,读到了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读到了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幽默是一种智慧,陈丽天走红,源自他用学识和智慧给枯燥的课堂带来快乐。

  一个“另类教师”站在讲堂上,学生们不打瞌睡、不再厌学。而一些被标榜为“道德完美”的教师,却吸引不了学生,这究竟是道德本身变味了,还是人们对道德的评判标准迂腐了?

  其实,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什么样的引导才能擦亮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在中外当代教育领域中已有定论。笔者以为,在中国教育界,陈丽天这样的教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来源:凤凰网,作者钟海之)

  反对者说

  “另类”不等于“暴力”,

  公共教育也不应该放荡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陈丽天的教学方式?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崴:另类教学不等于用一些暴力、黄色的语言。就好像政府不能腐败一样,公共教育也不应该放荡。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我想,之所以这种话语另类的教学方式受欢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下的社会风气。大家面对多变的社会形势,内心都有焦虑感,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实现心理上的发泄,所以愿意听这种类型的话语。二是我们教育系统里,教师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在中学时代,学生们为了升学,只能压抑自己的想法。到了大学,学生们会感受到精神上的“解放”,会希望表现出个性的一面,所以陈丽天这样的老师会受学生追捧。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赞成陈丽天老师的方法。我看了网上的一些“语录 ”,觉得这些话能在一时之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但只求学生哈哈一笑的话,对学生的成长帮助不大。就好像夫妻之间的一些私密事,我们只做不说,为私生活留下余地。有些话并不适合图一时之快,在课堂上公开地说出来。

  广州日报:您觉得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

  黄崴:好老师的标准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创新精神。文科教师应该有独立的思想,理科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这种独立精神要传递给学生,当然要注意语言等方面的训练。

  广州日报:您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怎么看?

  黄崴:目前的教育现状当然需要改革。办学制度应该让教师更多发挥创造力、独立精神,应该鼓励多样化。教育具有公共性,它应该是积极向上、阳光的,而不应该是阴暗的。(撰文/图片整理 记者 李文)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