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何川洋成了"快男"? 热捧状元,莫若尊重知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谁让何川洋成了"快男"? 热捧状元,莫若尊重知识
2009年07月10日 11:3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考无状元”的试水,提示什么

  在各地津津有味谈论“今科状元”的时候,江苏省却一反常态,取消了今年高考状元排名,排在全省前100名的考生在分数条上不显示位次。通过名次“隐身”即便是考全省第一名的也不知道自己就是“状元”。

  许久以来,每逢高考季节,各地的状元都会成为当地媒体热烈炒作的对象,人们追逐的热情不亚于对待“快男超女”。此番“高考无状元”的试水,是冷静对待一纸考分的好开端。

  罢演“高考状元剧”蕴含深意

  赵 勇

  在很多人眼里,一场没有了状元的高考,就等于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乏味得很。但高考终究不是电影,高分考生也没有戴上状元帽取悦观众的义务。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成绩揭晓之后的宁静。往年高考状元被舆论搞得不胜其烦的事情,我们已经见得太多。

  取消高考状元排名,单独告知名次,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尊重。往大了说,取消高考状元排名,当然也是符合“不炒作分数唯一论”这一教育理念的。

  我记得教育部曾经不止一次发文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不要搞高考状元排名,但似乎收效不大。在舆论强烈的好奇心之下,在学校借高考状元扬名的现实利益之下,“高考状元剧”依然年复一年地演了下来。这次江苏吃了只螃蟹,这个螃蟹吃得好。事实上,新浪的一个调查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个调查中,有超过70% 的受访网民支持江苏取消高考状元排名,他们认为,高考分数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炒作状元会偏离选拔人才的本意。

  我们一直都说,全社会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要对“分数唯一论”保持警惕。这么说来,“高考状元剧”的息演,真是一件值得高兴一番的好事。

  当然也会有人很不高兴,尤其是那些憋足了劲想借助高分考生和高考状元大做广告的学校,心里面肯定是空落落的。

  但这种失落对教育的平常心和均衡发展,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每年高考过后,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总要严禁学校搞高考成绩排名,但学校高考成绩排名仍然愈演愈烈。

  现在好了,教育主管部门带头罢演“高考状元剧”,这招釜底抽薪比什么都管用。接下来,如果“高考状元剧”能由教育部门带头坚持罢演下去,“状元情结”和“唯分数论”就有了渐渐拔除的可能。

  谁让何川洋成了“快男”

  何 林

  最近见诸报端最多的“90后”当属何川洋莫属了。这个重庆文科状元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高分庆贺,“更改民族成分”的丑闻一下子就把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来说,这几天的经历太过戏剧和突然:先是东窗事发父母革职,再是被他的唯一志愿北京大学取消录取资格,随后港大也在审核后作出不录取决定,而除此之外一场针对于他的大讨论全面展开。可事实上,在重庆“改族”造假的31名学生中,只有石柱县副县长之女和状元何川洋被公开,剩下的 29名都讳莫如深。

  何川洋自己恐怕也想不到,14岁那年改了民族成分对他未来的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赞赏公众的舆论监督,但是谁都不能对一个孩子枉下重罚,甚至对一个家庭重复惩罚。这状元的身份实在太过吸引眼球,就算没有丑闻,也必将是媒体的狂热追捧对象,更不用说还是个“污点”状元。于是,何川洋比“快男”还“快男”,成为一出生活秀的主角。

  在这个几乎渴求成功,对荣誉抱有极大势利的现实社会中,媒体的新闻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把报道高考状元的逸闻也当成一场“秀”。有电视台倾力打造状元专题,有报纸深度剖析状元成长史,有杂志做封面独家专访……

  而我想说的是,请放过何川洋和那些拔得头筹的孩子们,还他们一个宁静的假期。江苏今年“隐身”状元的方法,就很好地规避了媒体的热炒。

  最后,对于何川洋事件,我还想再说一点。他的分数没有造假,确实是重庆的文科第一名,不能因为他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状元”,就加重对他的惩治。我相信这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理想的青年,那我们就用人性化的教育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明年再也不会给状元名单了!”

  包丽敏

  尽管民间屡有声讨,教育部门也承认这些做法弊大于利,但对高考状元的“膜拜仪式”早有它固定因循的模式,每年都会热热闹闹排演一回。很难说清,究竟是媒体引导了公众,还是媒体迎合了公众,最终发酵酿成这种深深植入社会心理的“状元情结”。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假如真的没有了状元,那么学校恐怕要失去证明其办学有方的有力论据,不能以此作为招牌吸引生源滚滚;媒体无法再以“状元”二字赚取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量;商家失去了以此为噱头的广告收益;某些干部恐怕也只能从政绩上划去那漂亮的一笔……这样一条利益链,怎能少了“状元”?

  “高考状元”———我指的不是那些鲜活而具体的孩子,而是这个符号,已然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染上的一种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瘾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考状元”已经不再是才识的象征,而往往只是分数的英雄。

  但从几个原本宣布不对外公布第一名考生信息的省市教育部门最终被“破戒”的遭遇来看,这个社会是多么沉溺于这种瘾而无法自拔。

  只要分数仍然是这个时代的图腾,仍然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的唯一通行证,那么“状元崇拜”毫无疑问还会继续下去。

  但无论如何,在今年这个状元季节里,人们看到了少数省市的姿态和努力,尝试一种“假如没有高考状元”的可能。我相信他们也未必以为这样的措施真能奏效,但至少不吝于显示决心,正像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在新闻发布会最后强调的:“明年再也不会给(状元名单)了!”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