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
2009年07月13日 10:1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
70年代的语文课本
80年代的语文课本
现在的语文课本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高考,在语文阅卷尤其是作文评分中传出的多种“新闻”,再度引起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及语文教材的热议。

  回首和透视这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定位的顽强努力。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鲜明政治色彩体现强烈国家意志。在民族积弱、个体国家意识薄弱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唯有依靠高强度政治组织,才可能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工业,提升国力,不受人欺;与此同步的另一个鲜明色彩,是“苏式标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急切地希望在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上与苏联“老大哥”全面对接,以快速汲取现代工业知识体系、经验。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狂热也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堪回首。

  1978年之后,内有如“两弹一星”这样“要饭的打狗棍”,外有国际形势巨大变化,中国抓住和平发展时机,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这30年中,语文教材不仅回归本来面目,而且增添了平和自信、视野开阔的广大气象。有专家指出,时至今日,语文教学尽管各类试验本众多,但总的趋势是在逐步增加表现“人性、心灵美”的内容。

  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条件的投影。

  与此同时,这3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追问人性易,回答人性难。百年来努力,中华民族刚刚赢得转寰空间后,中国人对自己的母语,才有了从容审视的机会。无论苏式标准、西式标准,都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福祉,新的60年轮回,这是起点。(文/张迁)

    相关阅读:

    “国语”改“语文” 教学体系在苏联影响中初建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科书乱象

    语文教科书追问人性内涵的30年

    调查:多数网友记忆中最难忘的课文都是小学课文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