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自强于求学之路 愤懑于“父辈就业”(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贫困大学生:自强于求学之路 愤懑于“父辈就业”(2)
2009年09月24日 18:01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强于求学之路,愤懑于“父辈就业”

  对于大部分贫困生来说,自强自立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主题。

  杨应成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年复一年用辛勤的汗水支撑家庭生活。“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一直都在借钱,当时都借到没人愿意借的地步了。大年三十,常会有债主坐在家门前逼债,童年的我因此常常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杨应成说,这也刺激了他要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作为恩施中学第一届“慈善阳光班”的学生,他在学校资助下考入武汉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300元左右,基本上不买衣服,他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的一件明显发黄的T恤说:“这是我高中时穿的T恤,上大学后虽然长高了几厘米,不过衣服还可以凑合着穿。”大学期间,他做过很多兼职挣学费,每年还会得到助学金和奖学金。

  大二那年,他因为把辛苦赚来的钱寄回家给祖母买药而实在没有生活费了,每天就是一口白米饭一口咸菜地吃了整整两个月。大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期间,他年老的父亲因胆结石需要马上做手术,此时家里没有一分钱,无奈的母亲再次给他打电话。他只能丢下课程,想尽各种办法去借,最后凑足了8000多元钱寄回了家……

  “家境贫寒,我们更应该自立自强”,杨应成说,“尽管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大学给了我这么好的平台,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利用,争取将来干出一番事业”。

  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裴晓辉是山东临沂人,家中有患哮喘病的母亲、在村里工程队做工的父亲和读高中的妹妹。“每年开学的时候,我都会欠学费,因为我的学费总要等到家里的板栗卖完后才能得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也会有一点波动。在我们寝室,就我没电脑了,不过,我也不羡慕,他们都把电脑当游戏机用,我没有也无所谓,这样还能专心考研。”他说。

  记者采访时感觉到,尽管大多数贫困学生对于目前困难的处境都能坦然面对,但也有一些情况让他们不能接受,那就是个人家境不同所带来的在就业、前途上的不公平。面对毕业找工作时的困境,许多学生会感到无奈与愤懑。“家里有背景、有钱的,根本不愁找工作,而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却很难。在这个时候,贫富差距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正在忙着申报免试研究生的陈芸说。

  大学,应关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大学生中的贫富差别,其实是社会贫富差别的一个投影。陈芸说,对于这种差别,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很不同:大部分人能够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一部分人会产生自卑心理,并可能导致心理危机。这是一种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中时候,大家的价值观比较单一,注意力也比较单向,以学习和高考为主,很少在意贫富差距,但到了大学之后,价值取向突然多元起来,看到有的同学穿名牌服装,拿智能手机、MP4,出手阔绰,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谢雅维向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来自湖北黄梅县农村的女学生,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供她在武汉大学上学。然而,她却在大学期间多次出走。原因就是感觉与城里女孩相形见绌,出现了心理危机。

  谢雅维老师说,在全社会泛功利化背景下,一些学生因为虚荣而心态扭曲,产生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找个好老公等于少奋斗十几年”等观念。而在就业中不一定看能力、看水平,而是看关系等现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是高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他最近的一篇博文中直陈,炫富的背后有着高等教育的缺失,在“富二代”“官二代”露骨的炫富背后,也许就是大学精神的丧失。“有的大学已不回避对‘富二代’‘官二代’的全面‘偏爱’,包括为他们提供单独的宿舍楼,甚至允许他们包寝室。或许某一天,有高校还会专门开设一个‘富二代’学院。”

  熊丙奇强调:“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这是一所拥有大学精神的学校,应该秉持的办学理念。”皮曙初 吴萃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