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腐败3年查了56件 将构建高校惩防体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南高校腐败3年查了56件 将构建高校惩防体系(2)
2009年11月05日 09:31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点四 手段多样,隐蔽性强

  有的巧立名目,虚列支出,趁机套取公款。如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原办公室主任王新建在任职期间,利用其负责成人教育招生和该校“新加坡护理奖学金项目”的职务便利,以招生宣传费、英语培训费和培训讲课费的名义,先后套取公款7万余元据为己有。有的为掩饰犯罪行为,以行贿人的名字开户存钱而由受贿人使用。有的利用传统节日、子女上学、结婚等特定时期以“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外衣集中受贿。比如,徐兴恩受贿50万元均发生在中秋、春节期间;刘晏宏收受的46.5万元贿款,其中25.5万元是春节期间收受的;张喜堂受贿的30万元中,有 10万元是其子结婚时收取的,其余20万元则为春节期间收受。

  从发案过程看,不法分子对领导干部的拉拢腐蚀无孔不入。查处的80人中,绝大多数属于“被动”犯罪,是在行贿人或不法分子的“糖衣炮弹”的进攻下而走向犯罪的泥潭和深渊。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往往紧盯高校领导干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极尽拉拢腐蚀之能事。有的打着老乡、战友、同学的旗号,利用亲情、乡情、友情和领导干部套近乎、拉关系,在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后就趁机行贿获得不法利益。有的利用领导干部生活情趣不高的缺点,经常一起打牌喝酒、洗澡泡脚,“联络感情”,相互利用。

  教育部门表态

  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长蒋笃运说,从刚才已通报查处的高校领导干部案件和群众举报情况来看,高校违纪违法呈现经济犯罪增多、涉案金额增大的特点,涉案人员大多集中在学校负责人和重要部门、重点岗位的管理人员,如工程建设、教材征订、招生收费等,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袭和影响越来越大。

  他说要以这次反腐倡廉建设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高校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的认识,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以政治思想上的清醒促进行动上的自觉,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同时,积极与省纪委、省检察院以及当地纪委、检察院联系,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他同时提出要在权利上强化制约,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把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措施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权力正确行驶。

  三个建议

  促高校廉政建设

  在昨日的构建高校惩防体系工作座谈会上,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蔡宁共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强化监督管理职责。要紧密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预防工作制度,规范预防活动,确保预防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高校职务犯罪的调查研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度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构筑预防职务犯罪的内控机制。比如在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牵头开展院校财务工作专项检查,对高校的“小金库”、“账外账”进行全面清理,对严重违纪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检察机关立案查处;在加强审计监督方面,重点加强对基建项目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对院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负责人,进行定期交流和离任审计,促进院校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

  第二,建议各高校认真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各高校书记、校长在做到廉洁自律的同时,要坚持一岗双责,一手抓组织教学科研,一手抓廉政建设。

  第三,建议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之间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通过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查办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比如,建立联席会议和预防职务犯罪联络员制度,共同研究问题,交流信息,通报情况;建立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移交反馈制度,使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工作中发现的或群众举报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处理,不构成犯罪的能够得到及时澄清和正名;建立检察建议制度和落实反馈制度,使检察建议更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权威性,被建议单位更易于接受、落实和反馈等。(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吴倩)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