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学校体制的边缘 外聘教师能否摘"外聘"标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行在学校体制的边缘 外聘教师能否摘"外聘"标签(2)
2009年11月09日 09:2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编的肯定要优先,我们宁可把更多的机会让给校内的在编老师,首先为了保证校内的师资建设,其次,谁能保证外聘老师评了之后就不会走呢?”安徽能源技术学校校长程刚坦言,如果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也实属无奈之举。

  但是,齐建平处长透露,外聘老师的职称指标会“走另一条线”,他们应该不会和校内老师构成竞争,但是具体指标构成,有待于人事部门的下一步核定。

  与教育部门的期待和部分老师的热情相比,学校方面倒是多了一丝冷静,因为通常职称评定之后,下一步的动作往往是待遇的落实。“他们出政策,但是最后落实要在我们这儿。”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副校长王社增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职称评下来了,收入怎么兑现。

  外聘教师的职称不能只是一张美丽的空头支票

  目前在编老师的工资靠财政拨款,也就是所谓的“人头费”,而大部分外聘老师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课时费。如果取得了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外聘教师的收入是不是也要比照校内老师进行“结构工资”的分配呢?如果工资涨上去了,钱又从哪里出?这是校领导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近年来,不少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下滑,很多老师的福利已经不同从前,加上绩效工资的改革正在推进,校方感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

  “如果给他们涨了工资,我们能得到多少实际回报呢?”一位校领导表示,自己无法不进行功利的考量。“我就怕,评了职称,兑不了现,反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位校领导有着更深的忧虑。

  “就目前看来,职称仅仅是一份荣誉,或者一张美丽的空头支票。”一位姓李的外聘教师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不能和收入挂钩,取得校内职称意义不大。

  由此看来,要想和校内老师“平起平坐”,除了职称之外,编制也是个绕不过去的坎。由于职业教育偏重市场导向,专业结构调整快,大部分学校编制并没有用完,还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但是,对于外聘教师来说,他们要想跻身其中,困难重重。

  程刚校长告诉记者,目前校内在编职工206人,因为自然减员空出了一些编制,他们也想过给一些优秀的外聘教师“转正”,但是编制的事情只能由人事部门说了算。

  目前,人事部门对于学校进人有着统一规定———逢进必考,而且对中职教师有着本科学历的门槛设置。很多外聘老师都是技校、大专出身,虽然有一身好“武艺”,但缺少过硬的学历,考起试来也未必是应届本科生的对手,所以只能被拒之门外。

  齐建平处长说:“针对一些高技能人才,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他们可以不通过笔试,但是必须履行人事部门的手续。”不过,记者了解到,有资格踏上这条绿色通道的,每年只有寥寥几人,那些大企业里拿着高薪的高级蓝领们,往往对教师职业并不十分“钟情”。而对于大部分低收入的普通外聘教师来说,想获得正式编制,没有什么希望。

  如果职称不能发挥杠杆作用,成为一种有力的激励机制,可能会导致这样的局面———一厢情愿地抛出橄榄枝,未必能够引来“金凤凰”,有资格的不一定想进来,想进来的只能观望。

  “外聘教师要想彻底地进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职称调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能运行。”齐建平处长坦言,只有学校真正落实全员聘用制度,打破编制的限制,各种社会保险制度都完善起来,这些外聘教师才能真正地和校内老师享受一致的待遇。

  不过那个时候,“外聘教师”中“外聘”两字也将自行消失,因为老师已无校园内外之分、编制内外之别。所有拥有教师资格和职称的教育工作者,将凭着自己的本事和工作态度,领取相应的薪酬。(记者 王磊)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