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20年:将“希望”播撒进大山(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希望工程20年:将“希望”播撒进大山(2)
2009年11月13日 12:36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20年来,有许多和任丽萍一样怀抱理想、怀揣爱心的年轻人前往山区支教,将山里与山外连接起来。

  中国海洋大学自2001年开始资助贵州农村教育,每年向贵州派遣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向铜仁地区德江县民族中学、煎茶中学派出了48名支教志愿者。当地百姓为了感谢他们,将其捐资修建的小学、公路、大桥,分别命名为望海小学、“海大路”、“海大桥”。

  “山再高,水再长,也阻隔不了爱的传递。”重返掌雷小学探望的任丽萍,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助教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大山深处,有一些普通人的名字被人们口口相传。比如在安徽省金寨县,周火生这个名字就家喻户晓。

  1995年以来的14年里,周火生,这名江苏省昆山市的退休教师,为了资助大山里的贫困学生,78次走进金寨县。他动员昆山市50多个单位、500多名爱心人士,捐助320余万元,资助4所小学改造危房、新建教学楼。周火生个人捐资达20余万元。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达700人,其中51名考入大学,200名进入高中学习。

  从事教学工作40余年的周火生老师退休后不久,就从电视上了解到大别山深处的教育状况,心里非常不平静。开始,他用退休工资帮助贫困儿童,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微薄的工资实在难以帮助那么多的孩子。于是,他就想到了募捐。

  为了募捐,他自己制作了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为了希望工程”,插在三轮车上,然后带上宣传金寨的小展板,在昆山市广泛宣传。慢慢地,被周火生感动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他站到了一起。

  在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乡亲们都会尊敬地提起一个外地人的名字——吴磊。

  深山里的大土村,是一个拥有80户人家的苗寨,大土小学临河而建。1999年,在香港热心人士的捐助下,大土小学告别了已成危房的老木房,盖起了两层的水泥教学楼,拥有了宽敞的水泥操场。然而,没想到,2009年6月的一个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大土小学的三面围墙,整个学校陷入一片汪洋。洪水退后,学校一直没有能力重砌围墙。

  9月26日,贵州省委的一名公务员吴磊在听说大土小学的境况后,立即捐出5000元钱,用于学校修葺围墙,购买国旗和升旗杆。9月30日清晨8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岁生日前夕,大土小学的28名苗族小学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升国旗仪式。

  吴磊今年38岁,1998年便开始资助贫困失学儿童。2008年,他创办了公益网站——“贵州新农村摄影网”,会员把自己的摄影作品上传后,贵州本地媒体会从中选择使用,所得稿费全部捐给贵州各地的贫困儿童。

  吴磊说:“我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采写记者:王橙澄 欧东衢 王圣志 伍晓阳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