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花钱为孩子筛选社交圈 孩子却没有说话的朋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父母花钱为孩子筛选社交圈 孩子却没有说话的朋友
2009年12月07日 09: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4月,丁璇在离自己家10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叫“××摇篮”的幼儿园,“这里可真教东西,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听别的家长说孩子从这里毕业就可以自己认字看书了。”让丁璇更满意的是,这里可以寄宿。

  幼儿园的学费比原来要高出很多,每个月将近5000元。但是,丁璇还是决定把圆圆转到了这个“摇篮”幼儿园。

  丁璇这回没有压力了,每天忙完了工作再去接女儿,“即使晚了,老师也会把圆圆交给晚上值班的老师,每次我晚去的时候,都能看到她正在吃水果,或者正在玩玩具”。

  有了这么安全的地方,丁璇放心了。

  以前为了照顾女儿不能出差,现在也可以放心地走了。最初的时候,丁璇还不敢在外地多待,最多一两天就会赶回来。

  几次以后,发现女儿也没什么异常,老师照顾得挺好。而且,几天不见女儿跟自己很亲近,也很少淘气发脾气。

  不久前,丁璇到新加坡出差了10天,回国后,从机场出来就径直去接女儿了。

  这次,喜悦的表情只在圆圆脸上停了几秒钟,女儿的眼睛里就马上充满了泪水。

  回家后,丁璇发现女儿添了一个毛病,每天睡觉都要紧紧攥着一把小梳子,连上幼儿园时也要把小梳子放在随身的兜里。

  丁璇趁女儿不注意把那把小梳子扔了。女儿发现后,发疯似的哭了,哭闹之后女儿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妈妈说:“能不能再把小梳子找回来,幼儿园晚上很黑,睡觉时老师不让说话,我想妈妈睡不着,就拿着小梳子,那把小梳子妈妈用过。”

  听了女儿的话,丁璇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算了算,从4月到11月,自己一共出了8次差,几乎每个月圆圆都要在幼儿园住几天。

  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无论社会分工有多细,家长的角色也无法社会化,“谁也不能代替你给你的儿子当爸爸”,花再多的钱也不行。

  父母花钱为孩子筛选了社交圈,孩子却没有能说说话的朋友

  “我知道儿子到了新的幼儿园没有以前快乐了,但是,我这是为他好,将来他就知道我的苦心了。”何女士说。

  何女士的苦心在有钱的家长中很常见。

  王女士在北京经营一个文化公司,家庭收入非常可观。丈夫的工作重心在国外,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王女士身上。

  “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受贵族的教育和熏陶,将来他肯定是要接手家族事业的,从小给他筛选的社交圈将来一定能用得上。”王女士说。

  有钱人毕竟是少数,筛选的结果是孩子早早远离了热闹的人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

  王女士住在离市中心很远的别墅区,小区里住的人不多,而且以老年人为主。

  有钱人会比普通人更注意孩子的安全,所以,王女士的儿子很少到别人家去,小区里只有1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女孩,平时也很少能一起玩。他的社交活动就是跟着妈妈参加各种文化圈的聚会。

  得到了尊贵的社交圈子,孩子的快乐也被牺牲了。

  何女士的儿子在转园以前很快乐,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在原来的幼儿园里很受欢迎,而且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何女士给儿子转园的决定做得很快,根本没跟儿子商量,现在儿子对“跟好朋友连‘再见’都没说”的事情还在耿耿于怀。

  没有了朋友,儿子整天闷闷不乐。更让何女士着急的是,儿子最近身体也很差,经常感冒发烧,她突然意识到这可能与孩子锻炼少有关系。

  何女士也在反思自己的做法。

  “我是觉得新的幼儿园能迅速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而且这里的孩子长大后都是要出国的,这些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儿子事业的伙伴,这样的条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创造出来的。”何女士说,“不过,看着儿子现在的样子,我也在犹豫,是要成绩还是要身体?是要前途还是要快乐?”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