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踩踏事件万人痛哭 同学漠然:不难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湘乡踩踏事件万人痛哭 同学漠然:不难过
2009年12月10日 05:44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2月8日,发生踩踏事件的育才中学已恢复正常教学。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朱斌啊?死了!”12月8日下午1点,在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记者向一位女生询问罹难者朱斌的情况,她直截了当地这样回答。

  “可怜的朱斌”,接下来她这么评价了一句,但口吻却非常奇异,脸上分明还挂着笑意。

  而另一个初一的男生,在小学跟朱斌同班6年,记者问他朱斌的情况,他也是笑笑说,“没什么”。记者追问,朱斌有什么爱好吗?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绘画,唱歌等等,他的回答依然是“没什么”。

  我惊讶于他脸上的笑容和丝毫看不到的悲伤,问:“朱斌遭遇这样的不幸,你难过吗?”

  他忸怩了几秒,轻轻地说了一个字:“不。”

  这个校园确实看不出多少异样。下课了,同学们还像往日一样嬉闹着,追跑着,有些同学还把记者拉到事发的楼道,兴奋地讲述着昨晚现场看到的情形。

  悲伤似乎已经远离这个校园,15小时前发生的那起轰动全国的踩踏事故,看起来也像是过去了很多年,学校的秩序一如官方所言“井然有序”,虽然家长和四乡八里的群众云集,但上下课仍然按部就班。一楼的139班教室里,一个英语老师拿着话筒,大声讲述着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而另一间教室,一个生物老师正拿着树干的模型,告诉学生什么是年轮。

  校园里穿警服的人虽多,但他们没任何管制性举动,任由家长和群众聚集喧嚣,以及数十名记者忙乱地四处拍摄、采访。

  记者惊讶于为什么悲伤遗忘得如此迅速,似乎只有128班门口一对母女短暂的痛哭相拥和一些老师接受采访时的哽咽,以及事发地点一号楼梯拐角处不知谁放的一支玫瑰,才让人想起这里刚刚发生的不幸。

  对孩子们来说,也许他们并非不痛苦,只是习惯于不显露于人前;但也许他们真的不悲伤,而只是孩子们的天性;也许对他们来说,能够自动地屏蔽这场悲痛正是好事,因为不留下任何心理阴影,将会更有利于以后的成长。

  即使如此,在记者看来,这些孩子仍然显得过于缺乏对逝去生命的敬畏,对身边罹难伙伴的悲痛,而且也显然太过淡漠。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这场事故无所谓的态度,让人深深震惊。记者怀疑,他们真的需要事故发生后官方所提供的心理辅导吗?

  记者还为此与好几位前来该校探视的家长进行讨论,他们也分明感受到了同学们漠然的态度,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有家长说,在这个学校,光知道读书,不知道别的。他把对生命缺乏敬畏放入了“不知道”的范畴。

  为什么会不知道?家长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个姓张的家长说,育才中学“只抓教学质量,其他不管”。

  儿子寝室里面的馊味让她印象最深。“寝室卫生太差了!”她说,每次来看儿子,楼梯口的满满当当也颇让她忧心,为此还专门提醒自己的小孩,不要成群结队地走。

  在湘乡市人民二医院采访罹难者龚剑的家属时,一名家长还轻轻地把记者拉到一边,说他女儿是在这个学校毕业的,“她每半个月才放一次假,补课现象严重,作业多得要死”,而且,3年也没开过家长会。

  这个开急救车的司机说,这次为什么会出事,还不是因为作息安排得太紧。“9点10分下晚自习,9点半熄灯,留给学生们从教室到上床的时间才20分钟,他们还要洗漱,还要上厕所,这让他们怎么可能不选择走最近的楼道?”

  也是在这个医院,一名50岁左右的瘦瘦的女士,则不断地向记者倾诉,这个学校招人招得太多了,课间就那么一点点时间,吃饭打水都得排队,“好多家长不得已都主动去给孩子送饭送热水。”

  然而,招生多正是源于教学质量不错。育才中学始建于1997年,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中,收费比公立学校高。

  有家长认为,作为民办中学,收费还那么高,要能够吸引生源,就不得不拼教学质量。而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只有一个—升学率。为了升学率,其他的都可以放到一边。

  事实上,即使在事故发生后,来到育才中学的人,也首先会被校门口左侧围墙上的大幅红榜所吸引。红榜的标题是《特大喜讯》,通体红色底板上面的大字讲述的正是该校今年在升学上的丰收,包括令人惊讶的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和整体升学率。

  而走进校内,类似的宣传也比比皆是,甚至每个班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也条分理析地列在了榜上。

  升学上的巨大声誉,让这所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扬名湘乡市内外,甚至吸引到了远在长沙、娄底等市的生源,从而让这个学校在今天拥有了52个班、3626名学生的规模。

  然而,平均每班70名学生的规模,却让学校的设施颇为吃紧,不仅每个教室的课桌摆得满满当当,座位之间的间隙也已尽可能地收窄。对于老师而言,任务量也颇重,为了让班上每个学生听清楚,有的还不得不配上麦克风。有教师坦承:“我们在这里很累很累!”

  虽然学校也在宣传栏里宣扬素质教育的特色,比如10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40多组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以及舞蹈、歌唱、绘画上的成就,但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一名男生说,“有时候9点10分下晚自习的时候,我的作业还做不完,只好把有的作业在课间做了。”

  很明显,素质教育的外表虽然靓丽,但每个家长都清楚,应试教育的灵魂仍然贯穿于整个学校。而家长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孩子送到了这里。

  “如果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孩子们还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吗?”上述那位姓张的家长反思:“如果连生命都保障不了,升学率再高又有什么用?”

  孩子们对逝去生命的淡漠也让她忧心忡忡,“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这么不在乎,我们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本报湘乡12月9日电 记者 叶铁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