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传销活动转向隐蔽 求职心切致大学生受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非法传销活动转向隐蔽 求职心切致大学生受骗
2009年12月22日 11:23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拉人头”式非法传销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工”、“招聘”、“介绍生意”、“介绍工作”等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友、老乡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从事传销活动。他们一般对参加者声称发展人员数量越多,获得报酬越多,采取限制人身自由、上课洗脑,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警惕非法传销组织谎称“国家搞试点”、“西部大开发”、“国家、地方政府暗地里支持”,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所谓“资本运作”、“特许经营”、“加盟连锁”、“连锁销售”等形式,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群众到异地从事传销活动。

  利用互联网非法传销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一些传销组织以“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代理”、“网上学习培训”等名义,使用境外服务器,建立互联网站,以快速发财致富为诱饵,诱骗不明真相群众通过银行汇款缴纳入门费,在网上注册为所谓会员或代理商,发展介绍下线,并且直接利用网上银行电子支付手段发放奖金,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警惕非法传销组织披着合法公司、企业的外衣,以销售商品为掩护,以高额返利、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发展加盟商、业务员、优惠顾客等形式发展下线,并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上线报酬的非法传销行为。

  非法传销向校园渗透一些非法传销组织以招聘、实习、兼职、校园代理、介绍工作为名,通过各种途径向校园渗透,在校学生勤工俭学时,应保持高度警惕,注意核实用工单位资质、工作性质等情况,不要将学生证、身份证、手机、现金交给他人保管,防止被非法传销组织限制人身自由。

  专家说法

  非法传销活动转向隐蔽

  王青(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宣传处处长):近年来,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力度加大,但非法传销阴魂不散,屡禁不止,并且转向隐蔽、分散;行骗手法也有新的变化,多是利用公众求职、致富心切,精心编造与实际招聘相同的程序,利用高薪利诱,骗取求职人的信任,诱骗求职人一步步走入陷阱。譬如,他们讲到做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八种心态、要学会社交礼仪、强调励志与付出等,宣扬得如同“成功指南”。此外,非法传销人员通过限制人身自由、反复灌输传销理念进行“洗脑”,迫使求职人交出加盟费用,购买所谓的美容产品、保健产品,加入组织,然后,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再去骗人。从被骗到骗人,恶意复制,恶性循环,整个传销网络就是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来维系运作的。一些大学生被洗脑后,大都十分推崇这些理论,许多人已经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其实,被他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传销,虽披上市场营销的华丽外衣,但其骗人敛财的本质特征并没改变。

  经验不足、求职心切致大学生受骗

  程岗(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法官):

  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二是寻找好工作心情急切。加之非法传销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导致一些大学生身陷非法传销泥潭难以自拔。

  还有一些参加非法传销的大学生对传销组织者宣称的“一夜暴富”理念产生兴趣,或被非法传销头目提出的所谓“平等”、“关爱”等虚拟的理论所迷惑。因此,当非法传销头目宣传“和众人一起睡地铺、一起捡菜叶、一起分享成功”,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从中得到被关爱、被赞美的内心满足感。此外,传销组织精心策划的“洗脑”非常迎合社会阅历浅、叛逆心理强的大学生的需要,他们渴望通过这种途径改变生活、寻求财富。

  精神病学专家早就认为,只要存在四大要素,人的精神就容易受到控制,如相对封闭的环境;经常性被调动情绪;信息疲劳,反复轰炸,一直处于某种状态之中;创造一种归属感等。而传销头目正是采取这些手段控制传销成员。

  学校教育要跟上

  张建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时就已经是举债上学了。四年大学,懂得替父母分忧的孩子选择了贷款读书,所以,毕业后挣钱还贷就成为他们的第一愿望。这样就为极具欺骗性的传销俘虏他们提供了便利。

  从根本上打击大学生非法传销,还要从优化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环境入手。大学生屡屡陷入非法传销组织,暴露出目前教育的不足。当前有关部门应在学校开设有关非法传销的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认清非法传销的本质,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别非法传销,自觉进行抵制。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正确的财富获取理念,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让大学生实现安全就业。

  要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传销向大学生渗透,还有赖于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日常监管,坚决打击各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

  非法传销陷阱有招可防

  张玉华(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网上求职,非法传销陷阱有招可防。

  首先,求职的人要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平常的心态,创造财富和幸福生活要依靠诚实的劳动,切不可轻信网络所谓“创业奇才”的“创富神话”。

  其次,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要认真核查用人单位的信息,具体办法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局查询,看该公司是否注册;同时,要拨打114咨询该公司的电话,看号码是否和网上的一致,通过电话询问,看该公司是否在网上发布招工信息,避免有人打着正规公司的旗帜编造发布虚假的招工信息。

  最后,到陌生地点求职应聘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记住自己所在的方位,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在被控制人身自由时要机智、冷静地应对,伺机报警或寻求帮助,寻找、创造机会脱身。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