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公司4小时“洗脑”大学生乖乖交出生活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培训公司4小时“洗脑”大学生乖乖交出生活费
2009年12月29日 13:50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培训公司4小时“洗脑”大学生乖乖交出生活费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申城律师致信教育部部长,呼吁建全国高校学生维权组织打击培训欺诈

  ◆培训公司开具的收据,其收款事由一栏标明“服务费”

  □晚报记者 钱钰 制图 邬思蓓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后,“老师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令大学生“鬼使神差”掏出全部生活费……昨天,本市一名律师致信教育部部长,针对一些“无良”培训机构瞄准大学生就业难、社会经验浅的特点,处心积虑设套,诱使学生“上钩”的行为,呼吁建立全国高校学生联合维权组织。长达1万多字的“谏言书”中,列举了职业化培训欺诈的四大类16种手段,并将其概括为“找猎物、咬一口、多灌药、防被抓”。这两天,记者也陆续接到来自多所高校大学生的投诉,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该类公司“忽悠”。

  记者调查

  通过问卷获取学生信息

  “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自己怎么会这么傻,把2999元学费全部交给了公司。 ”上海杉达学院大一新生王雪雯(化名)至今懊恼不已。据小王介绍,她和同学在11月20日参加某文化资讯公司举办的讲座,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姓名、学校、专业、手机等个人信息。12月1日,小王等同学陆续接到一名自称是“李老师”的陌生人来电。

  “李老师在电话中说,要为我们介绍兼职工作。”结果,小王和同学就去了位于浦东张杨路的一家文化资讯公司,领到一叠调查问卷,“公司让我们拿到学校去发放,要求受访者必须在问卷上填上手机号,否则问卷视为无效。 ”

  王雪雯和同学共发放了500余张问卷,“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无良公司就是通过问卷获取学生信息,然后一个个联系学生参加培训,引诱他们上钩! ”小王说,万万没想到,一份调查问卷把更多同学“拉下水”。

  -律师拆穿第一招——找猎物

  1、主要盯着大学生下手2、以学生“钓”学生3、电话骚扰

  花言巧语卸下学生防备

  当小王和同学第二次来到该公司,一名姓韩的男老师热情邀请她们参加免费培训。结果,30分钟的免费讲座变成四五个小时的 “狂轰滥炸”,“我们全被弄晕了,卸下了所有的防备,稀里糊涂就交了钱! ”

  这名“韩老师”究竟说了什么,竟产生如此大的“诱惑力”?小王说,韩老师自述“个人经历”让她们顿生“敬仰之情”,“尤其是说到他的父母时,我们都被深深打动了,竟然落下了眼泪! ”

  韩老师对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分析,“说得让我们感觉未来一点出路都没有,自己简直一无是处,无法在社会立足。最后,韩老师反复问我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培训,想不想跟他一样改变自己?我们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想’! ”小王说。

  博取小王的信任后,韩老师拿出一张“服务协议书”,“指挥”小王和同学“填写”,“他说什么,我们就写什么,如课程名称、价格等,让我们在申请人署名上签上名字。”小王当时犹豫了一下,“他问我身上带了多少钱,我说400元。 ”就这样,小王稀里糊涂地签了名,并被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

  小王的同学小孙身上没带钱,韩老师打起了小孙银行卡的主意,“我当时说要缴这么多学费,一定要和父母商量。 ”一听小孙要打电话,韩老师就“生气”了:“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没有一点独立性,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做大事? ”韩老师随后又说起了“软话”,“你先把钱取出来交学费,以后挣了钱再补进去不就行了?”

  至于公司究竟推荐何种兼职,可以把学费挣回来?同样去过该公司的任莉莉补充说,为她介绍的是便利店售货员,一小时挣8元钱,“我们只有周末有空,一周顶多赚100元,我算了算,要想挣回这些学费,起码得放弃所有的休息日,白干一年! ”

  -律师拆穿第二招——咬一口

  1、对学生强化心理诱导和控制2、引诱式收费

  交钱容易退款百般刁难

  有着相同遭遇的沈欢(化名)也在一番华美说辞下,报名参加了该公司2999元的套餐课程。在报名时,一名“老师”鼓动沈欢,“身上有多少钱就交多少钱,缺的以后补齐! ”

  “韩老师称他正代表公司与杭州的三家分公司进行业绩PK,希望我帮他一个忙,给他一个面子,交齐套餐的全部费用,并提出可以尽快帮我找到兼职,让我能尽早赚回这笔报名费。他说得天花乱坠的,称一名复旦学生光一个暑假就挣回了4500元! ”说得小沈当时心痒痒的。

  由于沈欢身上未带银行卡,韩老师就让张老师陪同她一同回学校取钱交款。当沈欢取回钱,重新回到公司,该公司经理杨先生又说服小沈将2999元的套餐升级为4999元的套餐,并称可为沈欢优惠500元,最终,沈欢将卡刷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