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教授:应该让全国的考试标准都向上海看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师大教授:应该让全国的考试标准都向上海看齐
2010年01月22日 14:48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拔高难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上海数理化难度是否有必要向全国看齐?姚国超老师表示,五校联考的数学试卷在分层性和区分度上做得很到位,通过增加考题的难度,确实能达到选拔优秀学生的目的,但同时这样的考试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学校正规教学计划的影响还是有待商榷的。

  今后的教学中,数理化科目是否应该上难度?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王凤春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目前来看,全国只有上海高中教材没有引入导数和微积分的内容,上海孩子确实比外地学生少了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大学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 ”王老师认为,理科难度是否要向全国看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些资优生的教学中,的确应该拔高要求,向全国看齐,增加难度,这对于他们今后进入大学学习还是有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遍性拔高,对于普通学生而言,拔高难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这就没必要了。

  反方观点:应该让全国的考试标准都向上海看齐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蓉霞就认为,上海考生的应试压力略小一些,惹得专家们发话:上海考生不能成为例外。就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而言,任何人确实不该享有特权;但她认为,要让教育回归本位,正确的思路该是:让全国的考试标准都向上海看齐,减轻难度。至于这样做的后果也许不利于选拔人才,那就让社会来解决这一难题,而非强教育所难。

  沪上某知名教育专家也指出,根据五校联考的考试对象,联考考题比高考难度略高可以理解——高考针对某地的全部考生,而联考针对有希望进一本院校的考生——但如果联考考题都成了竞赛题,就非但不利于评价考生的真实能力,也会对基础教育产生不良的误导。如果上海的中学,采取 “向全国看齐”提高难度的建议,对有能力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进补”,那势必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担,自主招生的改革“效果”再次走向改革初衷的反面。

  评析五校联考试题英语:翻译归纳是新面孔

  回忆五校联考的英语试卷,复兴高级中学学生小陆说,整张试卷她基本上都能看得懂,试卷包含了完形填空、选择填空、翻译归纳和作文。其中翻译归纳是此次考试中的新面孔,考生们称以前从未看到过这样的题型,这个题目包含一篇占了一页半考卷的文章,让考生在阅读之后归纳中心意思,并用200个汉字加以概括,“这样的题目完全颠覆了高中英语重翻译、语法的考试模式,不再要求你完成简单的翻译,而是要你具有提炼归纳能力,既考了英文水平,又考了中文水平。 ”

  名师点拨:

  格致中学英语教师陶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翻译归纳的关键在于考生是否看懂了原材料,然后把它用中文归纳总结出来,要求考生写一个梗概,借此考察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掌握的词汇量和归纳文章大意的能力。

  而在中翻英的试题中,出题者要求考生将几个中文句子先翻译成英文,再就翻译的英文写150字左右的观点,这种题型在自主考试的样卷中已经出现过,相信有所准备的考生对此不会陌生,认真审题和拟定行文框架是这类试题的重心。

  对于试卷中超出高考词汇手册范围的单词,陶老师坦言,因为五校联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这是不可避免的。

  文科综合测试:“虚拟水”引发哲学思考

  在五校联考的文科综合测试中,来自洋泾中学的小吴认为,人文与社会考题比较灵活,最后一道题印象最为深刻,关于水资源问题,提出了“虚拟水”的概念,自己此前从未听说过。先问学生如何理解,从这个战略看出哪些哲学道理,再问面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和国际争端,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态度等。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虚拟水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新概念,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在历史方面,小吴回忆说,有一道考题也很特别,给你三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一种假设,一种忠于事实,一种把大事都归结于小细节,然后让考生通过史实指出各方法的正确性和缺陷。

  名师点拨:

  复旦附中政治老师朱天红分析,虚拟水的概念与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紧密相连,也和近来的哥本哈根会议有着深层联系。

  另外,清华在特色测试中还出现了 “猪肉价格下降的原因”,“三农问题含义”等题目,朱老师认为,考题直接关注农民,农业的现状,这主要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镇差距的目的出发,关注民生民态,维护社会和平,同时结合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的国情特点。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