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走到十字路口 择校风为何越刮越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改革走到十字路口 择校风为何越刮越猛?
2010年02月10日 16:12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温总理连开五次座谈会,让身陷“教育迷局”的国人看到了希望——

  荆楚网--楚天金报

  策划/张国安 采写/本报记者郭会桥 赵莉

  1月11日至2月6日,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连续主持召开了5次座谈会,主题都是一个——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规格之高、频度之密,引人注目;尤其是温总理提出的“教育改革要让人民看到希望”,更让那些深感教育现状“摸不着北”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新的教育改革将涉及哪些热点和难点?社会普遍关注的择校、高考招生等焦点问题,又将如何破解?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市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学生,就此展开追问。

  追问1:“减负令”何时不落空?

  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温家宝总理

  【调查】

  寒假成了“第四学期”

  昨日,记者翻开汉口初一学生刘晓敏的寒假计划,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她几乎每天都得做作业,包括:做数学题、练英语、写作文,还要预习下学期的部分内容。一位高三学生说到寒假,则一脸茫然:“寒假和我们没关系,我们一直上课到腊月二十八。对我们来说,暑假是‘第三学期’,寒假是‘第四学期’。”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市,中小学生寒假作业负担成倒金字塔形。学生年级越高,课业负担越重,尤其是初中、高中毕业年级。

  那么,小学生作业留得不多,该是最轻松的吧?非也,等着他们的,是赶场式的培优。学生家长郑女士说,这个假期可真是忙得团团转,因为要带着儿子和外甥培优,“大的上小学四年级,学奥数、英语,小的上小学三年级,除奥数、英语外,还有作文。”

  黄陂街小学副校长王红直言:“睡得最晚的人是学生,起得最早的人是学生,现在最苦最累的人,是学生!”

  【观点】

  减负要减到根子上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刘合荣坦言,目前,“学生负担”的实质是“竞争负担”。升学的恶性竞争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顽症。

  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在刘合荣博士看来,必须要建立多元自主的教育评价体系,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大家才不会都往同一条道上挤。“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高考赋权过重的机制。现在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是把高考变成大家都参与的但只是参照的考试,类似于雅思、托福这样的考试。不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就不可能实现。光是规定上多少课、作业多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追问2:“择校风”为何越刮越猛?

  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温家宝总理

  【调查】

  择校成了教育常态

  女儿上六年级,即将面临升初中,这个寒假,家住梨园小区的陈女士没打算让女儿闲一天。几乎每天,女儿都在培优班里度过,奥数、作文、英语、特长课,一课接着一课。看着女儿疲惫的模样,陈女士也揪心,但她说,“孩子即将面临着小升初,不多学点,怎么能进一所优质初中?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只有苦了她了!”

  陈女士的心态是众多家长的缩影。多少年来,武汉市的培优班里挤满毕业年级的孩子。为了进名校,他们接受着“填鸭式”的教育。在武汉市的优质中小学中,80%以上的学生都在课外培优补习,培优、择校已经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常态,家长们则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何会有择校?家长们抱怨,同样是一个城区的学校,但校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有的学校校舍配套齐全,有的校舍破旧不堪;有的学校名师一大排,有的却是难得找出一个“高级”。

  【观点】

  用10年实现区域均衡

  10年后,同一城区内,同级中小学校舍将无优劣之分、师资力量相当,无论去哪所学校,都能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这是2月5日我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描述的美好图景。

  对此,一些家长表示,均衡教育提了多年,但校际间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在有的城区择校有愈演愈热之势,“希望这回能够动真格。”而中小学校长们却很乐观,积玉桥中学校长祝正洲说,谈到均衡教育,很大程度上在于师资,过去优秀师资不愿流动主要是收入问题,现在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同一城区内的同级学校教师之间的收入相差不大,将有利于教师流动起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