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不该计划的太计划,不该市场的太市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不该计划的太计划,不该市场的太市场
2010年03月03日 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教育最不符合规律的东西,可能表现在:不该“计划”的事情它太“计划”,不该“市场”的事情它又太“市场”。一方面是学校缺少办学自主权,有的甚至成了比国企更加“小媳妇”的政府附属物;另一方面,学校的营利冲动之强,在全世界也罕有其匹,如温总理批评的“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公立学校如此,民办学校更是“理直气壮地”如此。

  但是,现有的某些呼声非常高的意见和建议,恰恰是要强化这两种弊端。

  学术不端、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在校园泛滥,许多人都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要狠抓、要严处。但我们认真想一想,这不就是在呼唤我们所深恶痛绝的行政干预么?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如果属于职业道德问题,完全可以在学术委员会职权范围内进行查处;如果涉嫌诈骗经费或者国家奖励,则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查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最该呼吁的是强化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当然同时也要强化对其不作为的监督。若在这事上批评教育部失职,反而是在替教育部要权。

  近10多年来,以“美国众多的一流大学为私立”为根据,学界、商界呼吁放宽投资政策、鼓励民办高校,甚至“先把北大、清华私有化”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他们都忽视了或者有意混淆了“私立”与“营利”的区别。世界上(不仅美国)私立的一流大学有很多,但营利性的私立大学办成一流的,却从未有过。事实上,美国现在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私立大学,绝大多数(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是由教会创办的,少部分(如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等)是由私人捐资创办的。这两部分私立大学,虽然收费较高,但主要都是靠社会捐助维持运转,学费收入在整个培养成本中不占主要部分。人家是富了以后去办学,而从没有谁因为办学富起来。

  实际上,这种私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很多方面比“国有”还要更加“公有”:对于国立大学,国家还拥有终极产权,这些所谓的私立大学却根本没有终极所有人;一笔国家投资如果经营失败,国家还可以把剩下的部分收回来,而一笔钱如果给了私立非营利性组织,则一经投出,就永久不能收回;国企被管理层控制,上边还有个国资委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东家”,这些大学却是完全彻底地脱离捐款人掌控,实际控制着大学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成员与最初的捐资者无关,且他们自行选举决定空缺继承人选。

  这样的私立非营利性学校,除了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之外,和公立学校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所以,政府当然应该给予他们与公立学校完全同等的待遇,并且尽可能提供经费拨款方面的支持。日本的这类私立大学,政府拨款就一直是其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费来源。

  中国过去成功的私立大学,除教会学校外,有教育家牵头四处化缘创办并维持者,如张伯苓办南开;有实业家牵头以自己一人之力创办并维持者,如陈嘉庚办厦大。当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陈嘉庚坚定地表示:“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真把自己3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当今,如果真有哪个私企老板想学习陈嘉庚,欲捐建并出资维持一所一流大学而竟然不被允许,那么,教育部长就该千刀万剐!但如果你只是想通过办学来挣钱,就不要再打着办“中国的哈佛”之类旗号,谴责“教育部思想不解放”了。

  和中国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人士想象的完全不同,美国的私立营利性大学发展的高潮,倒是晚到了几乎跟中国同期。如南方一民办教育家信力建先生所言:“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最蓬勃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目前全美最成功的营利性大学,是我们很少有人听说过的、从事远程教育的菲尼克斯大学,它的成功堪与我们的“新东方”媲美,而已。

  下面这些话也都是信力建先生说的,不是我发明的——“美国政府把营利性高等教育看做公司或者企业,没有直接的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等政策。”“营利性大学不仅要缴税而且不接受基金、私人和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捐赠,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请问中国的民办高校投资者和鼓吹者们,你们很期待中国政府也像美国政府这样管理私立营利性大学吗?

  捐资兴学助学,本是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秀才出去考举人,举人赴京考进士,本地富商应该资助一笔盘缠,还可以去社会形象不佳的垄断企业经营者——盐商们那里“敲”一笔,甚至成为定例。可惜这个传统现在有些中断了。

  当然,赚钱不是罪恶。恰恰相反,如同办食品厂牟利的同时也在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一样,办学校挣钱的同时也能帮很多孩子成才,都是善事。当公立的和社会捐建的学校不敷需求的时候,私人投资办学即使只为营利,也应该受到政府税收、土地等等方面的政策鼓励。这方面我们应该比美国做得更多。

  办事业与办企业,遵循的不是同一个规律。世界私立高等教育成功的基本规律,是“捐资”为主而不是“投资”为主。经济学家们在教育问题上发表的许多“专业意见”,都是鸡跟鸭讲。其极端者,甚至有坚决反对免费义务教育的,因为“免费”不符合市场规律!武训行乞兴学当然就更不符合市场规律了。

  这些年民众普遍对“教育市场化”怨气很大,但一些经济学者却总在批评“教育市场化”的程度远远不够。有哪个国家教育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够了,请专家们举例!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