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份简历得不到1个实习机会 委员建议成立专项基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百份简历得不到1个实习机会 委员建议成立专项基金
2010年03月08日 13:55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成立专项基金解难题

  □晚报记者 杨玉红 李征 实习生 陈伊萍

  投递了100多份简历,却没有得到一个实习机会。华东理工大学教师、大四年级的辅导员康青调查发现,沪上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实习难”的困扰,2008年上海共组织3.98万人参加实习,仅占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四分之一;2009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戴皓提出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保护大学生的实习权益。

  ◎现象

  百份简历未获实习机会

  上海大学三年级的蔡同学在找实习时处处碰壁。去年还未放寒假时,她就在网上投简历,希望找到一份称心的实习工作。可是两个星期内她投的近100份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只有三家公司给了她回音。

  “我本以为总算有公司要我了,谁知道其中一家公司在我面试时就当面拒绝了我,理由是我长得太像小孩了;另一家公司面试完让我回去等通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还有一家公司在面试时让我交100元手续费,居然也没回音了。”蔡同学非常气愤,“后来我多次和那家公司交涉,公司只是说会安排实习岗位给我,然而也没有具体动作。后来我也不高兴讨回那100元了。 ”

  后来,蔡同学通过自己父母的关系,找到了一份实习,但她对这份实习并不满意,“现在只能先做起来再说了,实习实在太难找了。还好父母还能帮我,像有些同学他们父母都帮不了的话,只能在学校里做实验来抵实习的学分了。 ”

  实习单位拒担安全责任

  日前,华东理工大学大四的一位华同学兴高采烈地拿着一份《实习协议书》去学校,请老师盖章。 “实习期间,不准随意请假;没有任何报酬;学生上下班途中安全由学校负责……”该校辅导员王老师看到协议书上的“不公平条约”,当场表示不能盖章。

  “公司招聘都招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我们只能靠实习来积累工作经验了。”华同学苦苦哀求道,“我已经在这家大公司实习半年了,由于一直没有签订实习协议书,实习经历都不能记入档案。这半年来,我吃苦耐劳,单位最近才答应跟我签订实习协议书。今后的实习经历终于可以记入档案,将来找工作就有‘底气’了。 ”

  看到学生焦虑不安的神情,王老师无奈地给他盖章确认。

  对此,华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吴薇表示,现在关于大学生实习的安全保障问题确实没有明文规定,“像我们学校有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购买保险给予安全保障,而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购买保险。学校是没有办法对学生实习期的安全进行负责的,我们是建议用人单位能给学生在实习期时购买保险,不过用人单位往往不想冒这样的风险。”吴薇呼吁,社会应该讨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让大学生能真正在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下得到锻炼。

  实习生自嘲成“蹭饭闲人”

  相形之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宋同学算是幸运儿了,她通过父亲的人脉关系在沪上一家知名媒体的大型活动部找到了实习岗位。可是,她也不是那么顺心,抱怨道:“我上班除了查查资料、复印文件、拿拿快递外,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大部分时间我就是自己上上网、看看报纸。 ”因为宋同学是刚进来的实习生,插不上手,且带教老师又没有时间耐心讲解,导致宋同学成了部门里鲜有的“闲人”。由于部门天天发饭票给实习生,宋同学自嘲:“我就是天天来蹭饭的。 ”

  其实,像蔡同学、宋同学这样找实习难、实习没实质性工作内容的例子不在少数,记者在应届生求职论坛上发现,“找实习没门路”、“实习干杂活多、收获少”的抱怨比比皆是。

  不过,在华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吴薇看来,大学生实习碰壁、吃苦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社会是多种多样的,而实习作为体验社会的一种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的百态,从而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更何况实习只是工作的前奏,日后找工作磨难还要多呢。”吴薇告诉记者,学校一般不会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这样能磨炼学生;同时她也鼓励学生不要看轻做简单的杂活,因为有时候就算是复印文件的杂活也能锻炼人。

  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早晨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周末也不能休息。 ”昨天,同济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向记者抱怨道,自己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上个月,有两个员工辞职,老板理所当然地让她顶替并负责辞职员工的工作内容,负责订票、打字、复印、送快寄以及负责处理各类投诉工作。

  近来公司的各种推销活动多,她还成为公司的劳动力:楼上楼下忙着搬货。别看她这么辛苦,由于是实习生,她没有任何报酬。公司老板曾表示,实习结束后,会给予一定的交通、午餐补贴,但也没说给多少钱。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大学生实习及兼职时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缺少相关法律规定,一些企业钻法律空子,将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