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办学”引热议 学校教育运转严重错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家办学”引热议 学校教育运转严重错位(2)
2010年04月06日 16:5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而非“(制)造人”,其终极取向是“因材施教”,教育要摒弃对“工艺”的追求,复归于“艺术”的本真,学校管理呼唤“智慧”,呼唤“大师”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学校教育带有先天的“工业化”印迹,规范、标准、效率、制造等机器大生产的属性成为教育的主导取向,并禁锢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发挥,从而使教育走向“机械”抑或“僵化”。当前,学校校长的管理工作所体现出来的“重‘管’轻‘理’”倾向,与这种“工业化”印迹有很大的关系,并多多少少窒息了学校教育原本应有的活力。学校教育亟需“经营”,教育管理亟需智慧,校长办学亟需思想。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亟需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的核心要义是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思想独到。教育其实并无成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通则”,事实上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持“性善”论,因此他主张教育要“求放心”,强调以体验和反省为特征的“自求自得”;而荀子基于“性恶”论的理解,强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主张“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仲伯,也很难作出孰是孰非的价值评判。

  自古以来,教育的形式与路径就是多样化的。即便在时下,我国学校教育业已形成内涵不同甚或迥异的多样化实践型态:既有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成功教育”,又有提升学生意志品质的“挫折教育”;既有传统的“先教后学”,又有颠覆传统的“先学后教”;既有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又有让学生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既有严格的以“军事化”为特征的管理,又有开放的以“民主”为取向的改革。我们很难用正确或错误对这些截然不同的探索加以评论,更难于在教育实践中扬此抑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改革都已凭借着显现的教育成效获得生存空间,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问题的实质在于,为什么有的学校敢于独辟蹊径?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所学校成功的改革经验“推广”到另一所学校每每会出现“水土不服”而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究其原因,盖是不同的教育理念使然。校长若无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便没有灵魂,学校就会毫无生机,所谓的改革多半会陷于“东施效颦”。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校长队伍的总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整个管理制度过分强调了“规范”,评价的天平过分地倾斜于“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校长办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教育的发展空间,压抑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教育家的基本素质是长于洞察、敏于创新、勤于反思。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教育研究似乎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区,即刻意仿效自然科学研究范式,过分关注教育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并据此建构“教育科学”体系,忽视了教育的“艺术”属性,导致教育之“应然”与“实然”不同程度的分离。在此种价值观驱使之下,学校教育走向形式主义和机械主义,原本充满动态的教育过程管理,便异化成事务性的“程序管理”,文牍主义盛行。照章办事、按图索骥似乎成为许多校长的典型工作特征,思考型的校长不多,创新型的校长更少。

  人的教育过程与“产品”制造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不仅因为人的发展是遗传与习得、内因与外因、认知与情感、生理与心理盘根交错的动态过程,而且也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在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多维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故而,任何个体发展的条件、水平、特点、性向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作为教育家的校长,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善于观察教育活动,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并且能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和要求、个性和基础对教育形式、内容、途径、方法进行合目的性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不断的反省与思索,从而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家是富有智慧的教育大师,是教育的集大成者,更是艺术的经典化身。在这个意义上,洞察力是前提,创造力是核心,反思力则是教育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机制。

  ——教育家的内涵特质是情系教育、大爱无疆、充满人格魅力。教育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学校教育关系着个体是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是否和谐,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而被誉为“千秋大业”。事实上,教育的功能并不是传授知识,甚至也不是培养个体的能力,而是使作为“自然体”的个体(学生)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更好、更快、更充分地完成“社会化”,成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与情感互动是一种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为基本的属性。古代《学记》所归纳的“教学相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互动属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特定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需要有人格魅力,更需要爱心,更需要虔诚的情怀。作为学校掌门人的一校之长,则更需要人格的感召力。

  通观教育的历史,举凡教育家,“爱”之心无疑是核心要素。这不仅因为学校是由特定人群组成的,是一个借助情感纽带凝聚起来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因为教育最为本源的发展动力是情感驱动,即所谓的寓教于乐。校长经营一所学校的要务,并不在于“管”好教师、“管”好学生,而是在于如何将校园建设成师生共成长的精神家园,这就要求校长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和富有亲和力的人格力量,而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甚至也不是每一位校长都具备的。所以,学校管理呼唤着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家,以情感为内涵构建学校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