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国家精品课申报造假的背后 是否存在主观故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一门国家精品课申报造假的背后 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2010年05月14日 09: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京大学一位负责人介绍,学校对此情况的掌握其实更早。

  2009年11月16日,胡有清教授以实名形式向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举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存在造假的问题,并将举报信给了学校纪委一份。

  这位负责人说,当时,胡提交了4份材料,包括:《致校学术委员会的信》、教育部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南京大学《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网站资料,以及胡有清关于中文系《文学概论》课程的说明。

  他表示,学校接到举报后非常重视,基于两点:首先是实名举报;其次,两位都是南大的著名学者,于是立即指示文学院进行详细调查取证。

  这位负责人说,文学院找到该学科带头人赵宪章教授、项目材料执笔人汪正龙教授,以及胡有清教授等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学校呈交了调查结论,其中包括汪正龙的情况说明。

  这些调查结论包括这些要点:《文学概论》课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中文系传统课程也是团队课程,周宪是团队成员之一,胡有清教授对课程作出重要贡献;确定替换带头人是专业意见,院里同意,也经过胡有清本人同意;关于申报材料和网站文字。申报材料关于课程教学方面有不实之处,网站文字中关于此前本课程建设和成果描述中有不恰当之处,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这位负责人介绍,2009年11月25日,南大专门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专题会议。为慎重起见,还专门通知了纪委书记、教务处长等列席会议。

  该负责人说,为了使这次会议开得客观公正,开会前没有跟任何委员进行沟通,而是他们到了以后才现场发放相关资料,并请文学院负责人现场说明整个情况,最后请学术委员会作出裁决。

  这位校领导说:“当天会上讨论很激烈,各位学术委员认识上并不是完全一致,但最后形成一个基本意见。”

  但学术委员会最终认定申报材料不实,文学院负领导责任和材料审查不严谨之责。

  会议形成5点意见,要求更换该门课程的主持人。2010年2月初,周宪教授提出辞任这门课程主持人的申请。

  2010年3月30日,经过教学委员会主任会议决议,同意文学院关于周宪教授不担任“文学概论”课程主持人的决定;同时暂停“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允许记者查阅了问题调查和处理的全部相关原始文档。

  罪与罚

  对于网上关于周宪教授通过此次申报精品课程获得巨额经费的质疑,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明生介绍,学校进行了专门调查,目前到账10万元,但是一直在文学院的账户上,周宪教授没有接触过这些钱;同时,网上质疑周宪教授造假获得100万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王明生表示,调查发现,周宪教授参与过这一项目竞争,但这一项目第一首席专家是另一所大学的教授,钱也打到了该大学账上。

  但此事件对周宪教授带来的影响却更为深远。

  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宪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好几年了,南京大学原计划在去年年底增选一名副校长,正是因为此事影响了他的竞争力,现在新的人选已经确定。

  而南京大学数位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如不出现这次意外,周宪本应该当上南大副校长。

  周宪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很冤:“整个过程都是学科和文学院决定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已不需要靠国家精品课程来获得提升了。”

  南京大学接受采访的这位校领导也认为,周宪教授没有任何必要通过这个来得到什么东西,“不存在主观故意”。

  南京大学的数位知情人士也称,这个主持人的头衔并不能为周宪增加什么东西,但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他们想借重周宪的声誉,没想到反而置他于尴尬境地。”

  “他(周宪)肯定是冤屈的。”汪正龙教授也说,在申报精品课程时,周宪考虑不周,也许有和胡有清教授沟通的必要性,但是“他的疏忽与他受到的伤害是不对等的。”

  该校文学院一位教授的反思更为深刻:“周宪是个悲剧,有他受普遍的潜规则影响,不讲原则答应申报违背事实犯错误的一面,但他也在为整个恶劣环境埋单!”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