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家长QQ群里“谍影重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科大少年班:家长QQ群里“谍影重重”
2010年05月19日 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来自哈尔滨的张皓宇,中学时曾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玩过“火把变玫瑰”,轰动全校。进入少年班后,他购置了不少装备,继续钻研魔术。现在,这名“魔术师”的表演成为校园晚会的压轴节目。

  赵若灿酷爱唱歌,擅长作词作曲。凭借一首原创歌曲,他一路过关斩将,勇夺校园歌手大赛冠军。现在,他已成为下届“炫音社”掌门的不二人选。

  王宪思加入“民乐团”后,苦练琴技,拿到了业余10级证书,并且成为副团长。“科大没有艺术特长生,所以我们不会被专业选手‘秒杀’。”刚满18岁、即将毕业的王宪思一脸的得意。

  这个自称“过去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男孩向记者坦言,大学4年,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提升很快。“否则,今天同样不会开口和你说话!”

  “一些少年班的毕业生反馈,刚工作的10年里,常常遇到发展的瓶颈期,这期间他们感到,智商不是第一位,包括情商在内的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中科大党委副书记鹿明介绍,少年班学院因此特别注重学生其他方面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自由与控制——少年班家长QQ群里“谍影重重”

  小小年纪,离开家长的监督,来到一片崭新的天地,有初来乍到者欢呼:“自由了!”

  不过,面对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与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不少同学也有了“自由的烦恼”。好在少年班学院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少年班学院“点将”,从全校各院系中聘请62位“一线”的中青年教授作为“学导”,指导同学选课、选专业、制订学习计划,帮助他们了解科研动态、确定课题。

  每个工作日的下午,都会有一名“学导”坐镇少年班,接受学生问询。“想进实验室,要写推荐信,也可以找他们。”一位同学悄悄地说,“这可是额外的资源,得主动争取!”

  在生活上,少年班宿舍楼实行班主任轮流值班制,班主任每天深入宿舍楼,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地与家长沟通。

  而在“千里之外”,少年班同学的一举一动,家长可尽收眼底,这其中的法宝便是“QQ群”。

  当初带孩子参加复试,老爸、老妈们相互结识,为了继续沟通,发起建立了“少年班家长群”。后来,班主任也被拉了进来。虽然每位家长之间并不是很熟悉,但他们对每个孩子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因此在群里,家长借助孩子的名字来命名:“××的爸爸”、“××的妈妈”。

  面对班主任与家长的“联手”,少年班同学当然不甘示弱,登录家长的账号,在QQ群上“监听”,还时不时地放点“烟雾弹”。于是QQ群里“谍影重重”,经常上演“间谍”与“反间谍”之战。

  自由与责任——不仅热爱科学,也热心公益

  “因为年龄小,少年班的学生受到一些优待,你们的‘特权’就是与老师联系得更紧密一些,学习环境更自由一点;不过,不要以为当然就该享受,应当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是别人对你更高的期待。”程福臻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告诫少年班的学生,将外在的自由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责任,“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天才源于勤奋。少年班学生的时间观念非常独特。

  一位班主任听到过学生这样的抱怨:“每天走到食堂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

  晚上宿舍熄灯了,很多人的脑袋停不下来,还要相互切磋一番。“我们宿舍的卧谈会很有趣。4个学生分别是力学、等离子体、原子分子、凝聚态专业的,习惯用各自专业的思维和逻辑开一些有‘深度’的玩笑。”刘綦涵说。记者请他举个例子,他歪着头想了想,抛出一句话:“算了,你们听不懂。”

  不过,这些惜时如金的孩子面对公益行动、集体活动的召唤时,就会变得慷慨起来,不再计较一分一秒的得失。

  自打王宪思和几个同学去过合肥特教中心之后,他就与那里的孩子做了约定,每个月都会过去一次,辅导他们功课,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这个诺言,一直遵守到现在。

  金军同学在汶川地震那年入学,因此萌生了扶济贫困、救助孤残的念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之后,他和同学在两天时间里拿出一份缜密的活动方案,跑到学校各个部门寻求支持,然后挨个找社团负责人商谈合作。

  就这样,一场主题为“我们在一起”的感恩文艺晚会在校东区礼堂上演,少年班学子公益基金会宣告成立,4万余元善款捐给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256名孤儿。

  “离开少年班越久,对它的体会就越深。”曾经的少年班管委会最后一任负责人陈卿教授很是感慨。2008年3月,筹备少年班成立30周年庆典期间,他在接待了140名校友之后,得出这样的判断:

  “这是一群有着独特价值观的人,不仅热爱科学,也热心公益,充满了责任感。”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