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校外来工子女适应不良 读书无用论重新蔓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公办校外来工子女适应不良 读书无用论重新蔓延
2010年05月21日 11:3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建议

  多管齐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外来工子女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教育现象。如何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公办学校的学习生活?林赞歌老师建议:

  一是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外来工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作为一项工作重点,积极探寻外来工子女适应城市公办学校学习生活的规律与方法。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加强对这类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促使他们在享有与城市子女公平教育权利的同时,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生活。

  二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外来工子女尽快适应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生活。要本着以人为本、公平教育的原则,特别要在心理上不歧视外来工子女。

  对学习适应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多鼓励、多启发,让孩子乐学、好学;要积极在城市孩子与外来孩子之间架起桥梁,缩短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充分挖掘外来工子女的潜能和特长,开展多样性学习,多角度评判孩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找到自信。

  三是加强外来工子女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孩子本身基础不够牢固,加上转学择校中的种种不适应问题,再加上家长们往往为生存奔波和条件限制,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精神和心灵的需求得不到相应满足,容易引发自卑、厌学、愤懑、不公平、仇恨社会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但若不及时排解,容易积郁成疾,出现问题学生,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因此,要鼓励外来工子女增强适应新环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克服学习中的“拦路虎”,主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规律与方法。

  三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把控,且善于挖掘潜能,发挥特长,自立自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增强适应新环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建立家、校、社区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重新蔓延

  外来工子女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方面也显著低于本地生源。林赞歌老师分析,学习态度与对学习意义是否明确紧密联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学习目的很明确——— 跳出农门,但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骤然加大,外来工发现节衣缩食送子女读完大学,孩子却没有捧得‘铁饭碗’,赚的钱甚至还要比自己更少。”

  林赞歌老师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重新蔓延之势,再加上少部分拥有一技之长的外来工致富的榜样示范,致使不少外来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拿到初中毕业证上,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这显然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环境方面,外来工家庭大多租住在郊区附近的民房,空间狭小,无法给孩子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外来工子女由于自身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再加上经济地位的低下,在本地生源面前或多或少感受到一点自卑,很难融入到班级中,在学校的归属感不强,朋友关系不如本地生源。

  在学习技术方面,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文化氛围及智力投资方面的不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要比本地生源更差。

  一个现象是,相对同年龄段的男生而言,女生相对成熟要早一点,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相对要更高一点,她们具有更高的责任感,更能适应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此外,分析表明,外来工子女在学习态度、心身健康上存在年级差异:

  在学习态度方面,初一年级要显著高于初二、初三两年年级,初二与初三无显著性差异。

  在心身健康方面,初二年级要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初一与初三年级无显著性差异。

  初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外来工子女开始感受到与班级“城里人”的差别,对自己的“乡下人”身份更加敏感,他们的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在这一阶段有所增强。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