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扰乱城乡师资流动 城乡师资需要阳光交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关系”扰乱城乡师资流动 城乡师资需要阳光交流
2010年05月31日 11:1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位了解这次进人内幕的耒阳市政府官员透露,城区小学“出缺”岗位太少,想进城的农村老师太多。照顾了一个,就会得罪一片。出于回避矛盾或其他原因,过去长达8年的时间内,耒阳市教育局只将新招收的教师分往农村,城区小学基本没有进人。但从去年暑假期间开始,耒阳市教育局上报要求从农村调教师进城,地方“两会”期间赞同的声音也开始多了起来。

  “8年不进人,城市小学教师缺口越来越大,此外那些夹带着‘人情’的请调报告积压得越来越多,掌管此事的负责人因为年龄关系又将退居二线、失去支配权,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今年春季开学前后老师调动问题达到了迸发临界点。”耒阳市一位干部说。

  据记者了解,耒阳市教育局最初按照其人事部门调研结果,提出要调189名教师进城。耒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则认为人数可控制在100人以内,应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5年以上、没有违法乱纪行为,最好是优秀的教师,这主要看平时一些教育竞赛中获奖情况。

  参与此事的人士承认,虽没有任何正式文件,但此次批量调动,一些“原则”在调动过程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归结起来,一是家庭有实际困难的;二是支持教育事业的乡镇、市直部门负责人亲属;三是捐资助学的企业界人士、人大代表等“知名人士”的亲属;四是在乡村学校任职时间长的学校校长等的亲属;五是省市县一些官员的亲属;六是教育局机关干部的亲属,等等。

  一位参与运作此次“突击调动”的干部对记者透露,围绕这些微妙的“原则”,对100多个“进城指标”,有些人使尽了浑身解数。最终名单的确定,往往绕不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成堆的请调报告背后,“批示”、“打招呼”、“示意”不胜枚举。

  本刊记者在耒阳市农村中心学校走访,一些进城心切的老师对“八年等一回”的“突击”调动,在名单确定之前没有见到文件、没有得到正式通知,有的只是风传。至于那些“原则”,有人认为这更像是比谁的“关系”硬。

  城乡师资需要阳光交流

  在“捂”了8年之后开展的一次教师大举调动,却因为种种人为因素困扰而“休克”,对耒阳市教育事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刊记者了解,总人口超百万的耒阳市,从本世纪初至今,城区人口从30万以内猛升到40万左右。耒阳市的教育,在城市化背景下师资力量配置的确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据本刊记者采访了解,耒阳城区有些小学的“大班”令人咋舌:城北小学共有3814人就读,人数最多的班一度竟挤进了108个学生,平均每班学生超过93人。包括城北小学在内,很多城区小学扩建了新楼,但新教室没有老师,只能长期空置。城北小学校长曹艳萍说,由于师资紧缺,老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周要上18~20节课。因此,特别希望市教育局增派教师解燃眉之急。曹艳萍等介绍,这次市教育局从乡镇学校招人,分到城北小学的有20人。但这些老师报到后,教育局又通知他们回到原来的单位“支教”。因此,城北小学只好继续“超负荷运行”,学生们继续承受挤“大班”之苦。

  与之相对应的,记者从耒阳市一些农村学校校长处了解到,一些农村小学生源日渐萎缩,小学生每班人数也只有30、40人上下,教师资源开始有了富余。另一些生源比较有保障的农村学校,则存在优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耒阳市很多干部和教师指出,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开展城乡师资交流,确有必要。但耒阳市此次突击调动引起这样大的风波,其中教训值得警醒:

  首先,按照现行体制,教育部门在一个区域的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中,往往处在中心支配地位。农村教师进城,不同于新进教师招考,教育部门统筹平衡各种“关系”,由“班子”或者几个“实权派”“研究”决定,上报后执行,是一个“惯例”。在耒阳此次“167人大名单”的确定上,耒阳市教育局循的就是这个“常规”。这种做法,与增加行政透明度、引导教学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难免不“栽跟头”。

  其次,这次在城区小学师资匮乏背景下组织的师资流动,教育部门前期作过调查,很多城区学校提出了用人要求。但到进人的节骨眼上,学校却被剥夺了量才录用的权力,本来担负着监管责任的教育局却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替学校选人、用人。从表面上看,是“既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的权力越位,而深层次里,容易让个别人乘机将公权力“私有化”,去谋求经济利益,或者争取“人脉关系资源”。

  教育界人士认为,耒阳“教师调动门”事件显示,对城乡师资合理流动管理机制的改革,已箭在弦上。

  一方面,教育部门应更加关注运用待遇、职称评定优先等政策措施,促进优秀师资力量长期或阶段性地支援农村学校。

  另一方面,应建设一个城乡师资力量双向合理流动的公开平台。要杜绝“突击调动”现象在教育领域反复出现,必须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坚持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建立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机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决不能听任某些“一把手”一手遮天,绝不能让“关系”扰乱选人、用人秩序。只有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阳光、互动的师资交流,城乡义务教育事业才能真正统筹健康发展。《瞭望》新闻周刊 苏晓洲 明星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