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就业冬天里花开的声音 大学生主动"出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听,就业冬天里花开的声音 大学生主动"出击"
2008年12月31日 17: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金融危机影响就业,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有人说就业的冬天来了。然而就在这个像冬天一样寒冷的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积极面对,主动“出击”,越来越多的他们实现了成功就业。

  今年下半年以来,来自诸多高校的就业信息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金融危机影响,用人单位数量和用人岗位数量与往年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这使得原本就不算宽敞的就业之路变得更加拥挤而且“风云多变”。尽管如此,现已有众多的大学生成功就业。那么,他们是如何顺利就业的?在今年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就业需要哪些特别的技巧?又有哪些“利器”是战胜困境的关键所在?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希望能给那些正在就业路上“征战”的学生们以借鉴。

  适合的岗位 不轻言放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盛曼

  进入大四,我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留京还是去外地就业。经过多方的慎重考虑后,我选择去男朋友所在的那个南方小城。虽然和北京比起来,那个县级市实在太小了,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还是决定去那座小城,小城市同样有发展机会。

  从今年9月起,我就开始等待那座城市的招聘信息。11月14日,令人激动的消息终于传来了,该市将在清华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该市电视台招聘记者2名,这是我最喜欢的岗位。

  11月16日,我激情满怀地来到清华大学,找到了该市电视台的招聘展位,第一个递上简历以及我的资料。招聘负责人之一是电视台副台长,他看了我的简历后,不紧不慢地说:“电视台记者的工作其实很辛苦,我们这次来招人,只想招男生。”当时,我感觉一盆冷水浇了下来,原以为应聘一个小地方的电视台应该很简单。

  我不想“就此罢休”,执著地恳求对方:“我特别喜欢记者这个行业,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请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并向招聘人员介绍我的实习情况以及以前的作品。副台长后来说:“如果可以,我们明天会通知你面试。我给你留下我的手机号码,以后保持联系。”

  11月17日,等到上午9点依然没有面试通知。不知哪来的勇气,我给副台长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表达我的心情。没想到,几分钟后,他也回复了我一条长长的短信,大意是:他们这次来北京招聘,就是冲着清华和北大学生来的。尽管又是一盆冷水,但我还是不死心,毕竟这次机会对我来说很适合也很重要,于是我又给副台长发了一条短信,希望他能给我一个跟清华、北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知道是被我的执著所打动还是因为他很欣赏我的文章,10分钟后,副台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当天中午12点去指定地点面试。

  我第二个面试,感觉还不错。我已经尽了全力,不管结果怎样我都无怨无悔。

  第二天我给副台长打电话,询问录取情况。副台长说,经过综合考虑我排在第2位,他们要提交3名人选给当地人事局,由人事局最后决定。排在第3位的是一名清华的男研究生,这很可能意味着我在最后一关被“刷”下。

  我在反思和不抱希望中等了有史以来我感觉最难熬的两周。11月27日上午,我接到了录取通知。

  回头想想求职过程,突然觉得认准适合的,坚持,不轻言放弃也许是求职致胜的一块法宝。因为当你专注于这个目标时,就会特别在意,可能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想尽办法去争取,去克服必然存在的困难。当你把能做的都做了,然后释然,也许会收获。

  调整预期 退一步海阔天空

  渤海大学中文系师范专业 孙宁

  作为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我已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在今年12月渤海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上,经过试讲、面试等应聘过程,我成功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惠东博学校签约,明年毕业后即将成为该校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被同学们问及“成功就业,有何经验”时,我想,主要是有两大方面吧:一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学校的指导下主动调整就业预期;二是关键时刻,发挥扎实的专业技能打动了用人单位。

  由于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数空前庞大,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让我们这些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的确感到了就业路上的丝丝寒意。我们明显感觉到用人单位数量没有往年多,用人岗位的数量也“缩水”了,这对我们二线院校学生的就业影响更加明显。连续几个月来,我一直在苦苦地寻找就业的出路,但品尝到的却是“屡战屡败”的滋味。

  我意识到,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冲击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时,求职理想和现实难免会出现落差。经过现实的无情打磨,面临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我调整了自己的就业标准。不再好高骛远地去寻找不切实际的工作岗位,而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身所具备的能力,重新去定位工作岗位。我适当地降低了就业标准,告诉自己,要抓住一切可能的就业机遇,提高就业几率。新惠东博学校虽是一所民办中学,但经过多方位的了解,我得知该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连续几年以优异的升学率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该校已被赤峰市列为重点民办中学。我相信,该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更相信,我能在这里实现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梦想。在应聘过程中,我已作好了面对任何挫折的准备。无论是试讲还是面试,我在自信的同时也作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样可避免“碰壁”后过多的焦虑。

  我能在艰难的就业形势中成功就业,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自己所具备的扎实的师范专业的基本技能。我校教师教育处极其重视师范生的“两笔一话”(即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教师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为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学校在平日里为学生搭建了教育实习平台,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真正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师专业素养。有了母校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博学多见学风的熏陶,我凭借扎实的师范专业基本技能,最终在众多的应聘试讲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在此,我也想对师弟师妹们说,无论学什么专业,大学期间一定要打好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金量”。

  其实,大学毕业后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岗位,它都是我迈向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实践平台。我会珍惜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真正的磨砺中早日实现与社会大熔炉的融合,为今后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的经验。

  准确定位 不盲目出击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李成基

  我于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06年继续在该系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今年开始找工作时,我给自己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本专业领域的研究院所;另外一个方向是进出口、外贸方面以及项目管理类的企业。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两个方向都能够做到专业对口,这是自己最大的优势,另一方面,自己在系学生会和学校学生职业发展协会都做过社会工作,同时也在绵阳九院、一汽等单位实习过,做管理多少也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我将单位性质锁定在大型国企,外企则基本没有考虑,因为学校一直在倡导“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就业价值观,我很认同这个理念,自己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一定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共赢的选择。

  经过近3个月的求职,目前我已经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的下属单位签约。回想找工作的这段历程,我感受挺深的,虽然一开始自己信念很坚定,但在求职过程中还是有过思想波动。找工作之初,我瞄着自己定位的两个方向行动,不过一些对口单位的招聘工作启动相对晚一些,而有些外贸、工程承包单位虽然发布招聘信息较早,但是进程却比较缓慢,我10月开始投递简历,但一直都没有回音,所以11月中旬我有些急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目标,于是有点慌乱地海投简历,稍有点联系的单位和岗位我都投,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我统计了一下,我通过网申、邮件、现场递交等方式递交的简历50多份,给我反馈信息的有十多家,我也面试了差不多10家,签约之前拿到两个录取通知。凡是给我反馈的几乎都是我自己定位的那两个方向的单位。而我最后选择航天科工二院,是因为我觉得国防事业很重要,而且在这里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技术切入,以后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当然,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转向管理岗位,对我来说,这个机会很难得。

  根据自己的体会,我建议其他毕业生,求职的关键还是要分析自己的优势,有准确的定位,要对你想进入的行业状况和发展以及具体的单位情况有充分了解。求职过程很耗费时间和精力,情绪难免有所波动,所以希望还在求职路上的各位要坚持住,不要灰心。我发现进入12月后又有大批企业开始面试了,也算是利好消息吧,我相信,坚持到最后笑得才最美。

  回农村就业 亦能圆人生梦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晏熙

  多年来,父母一直期待我能在城市工作,有一天也能接他们来城里享享福。明年我就毕业了,为了父母心中美好的希望,在大三的下半年,我就开始了求职,盼望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圆父母的梦。但几个月过去,一心想当城里人的我收获的却是“0”。

  一些用人单位瞅着我,脑袋摇得像波浪鼓,“不行不行,今年招聘的名额少,我们不要女的。”还有的说:“你是学农业的,专业不符合我们的岗位需求。”有的还直接建议我:“今年多不好就业呀,回农村多好,那里需要你们这样的专业人才。”……

  我眼前一片茫然,回家吗?不行,一心指望我跳出农门的父母怎能答应?

  我又陷入了求职的奔波之中,但一封来信意外改变了我的求职之路。学院的李老师和两个同学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的农村推广冷棚种植技术,因为我也是本溪人,他们邀请我“加盟”。在给李老师当助手的日子里,特别是看到当地农民用冷棚种“红城五号”甜瓜挣了大钱以后,我心里痒痒的,决定回乡发展。我把想回乡的事和父母一说,首先父亲就冲我大发火:“不许回来!我和你妈这么难供你上大学就是为了你能有出息,做个城里人……”

  想想求职的艰辛和今年特殊的就业状况,人生的路有千万条,走自己的路吧,只要感觉是对的。经再三考虑后,我顶住压力,毅然选择了家乡。

  乡领导很支持我,我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到一个月,在全乡6个村建了100多个冷棚试种“红城五号”甜瓜。乡里聘我为乡农业技术员,负责全乡甜瓜技术指导,还和每户瓜农都签订了全程技术指导协议。后来,我还和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帮助农民建了暖棚,引进高纯优良品种,由过去单一种玉米到种植经济作物,一些村还建立了棚桃专业户、棚葡萄专业户、蔬菜专业户等等。我对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我相信,我在广阔的农村能圆我的事业梦。

  通过我的就业经历,我想告诉那些一心想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这是一种择业误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回到农村发展,同样是海阔天空。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