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大学生诉衷肠:学校不要过于美化就业前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求职大学生诉衷肠:学校不要过于美化就业前景
2009年03月13日 10: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学生要珍惜岗位不要过分攀比

  □学校要务实不要随意美化实际就业状况

  “两会”代表委员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强烈关注,引发了求职大学生倾诉和回应的欲望。3月7日,他们应邀齐聚《中国青年报》,一诉衷肠。

  请别借“经济危机”落井下石

  黄烨的一个同学通过了某电信公司三场面试,满怀信心等待录用通知,其间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这一等就是三个月,直到得知一道参加“终面”的女生已经去参加公司体检,方知自己惨遭淘汰。然而此时,她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

  “这算好的,我有个师兄被拖到5月底!”有人搭腔说。

  “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嘛,企业有心理优势。”刘冰接触过的一些中关村电脑公司,现在并不急于公布岗位信息。企业的一名主管说:“我们就等,等到8月,你们毕业了,没地方住了,还不降低待遇要求?!”

  刘冰认为,一些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企业趁着金融危机落井下石,是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企业进校园招聘只是为了宣传企业。也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录用计划,进校园招聘只是摆出的姿态。”马明说,就拿某银行来说,一场笔试下来,在全国财经专业排名前三的学校竟无一人入选。

  求职路漫漫,陷阱也不少。李艳平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招聘启事上写着“底薪2000元”,可公司内部人员说这“底薪2000元”根本是枚烟雾弹。完不成“任务”,一分钱都甭想拿,而每月的任务额则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

  用人单位“玩”学生 但也有学生“玩”用人单位的

  冯广男讲了一次求职经历。面试结束,双方感觉良好。“你对工资有什么要求?”面试官问。“1500左右吧。”冯广南谨慎地开了个“ 低价”。没想到对方却笑了,“我给你上五险一金,占总工资47%,你觉得自己值三千块钱吗?”冯广南掂量了一下自己,似乎值,又似乎确实不值。

  李艳平说,大学生自身定位是求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实工作怎样都能找到。只不过你让大学生去端盘子,很多人拉不下这个脸,又嫌工资少,宁可当无业游民也不去做底层工作。”李艳平说,“都说就业难,大学生也应该找找自己的问题,不能一味埋怨环境不好。”

  “用人单位玩学生,一些大学生也在玩用人单位。”马明说,有些企业很真诚地发出签约邀请,学生却“看到身边同学进好单位了,到自己这儿,不能落差太大,结果就挑三拣四,让真诚的用人单位很寒心”。

  学校不要过于美化就业前景

  一些学校对专业就业前景的美化,是造成一些大学生就业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去年,解佳男的很多师兄师姐进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但其实都是些辅助岗位,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学校对外宣传时却铆足劲儿强调他们的就业情况好、就业质量高。在这种宣传攻势下,解佳男和他的同学们对就业的心理预期被逐渐抬高。为了找个不输给师兄师姐的好工作,很多人迟迟不肯就业。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感觉,找工作就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李艳平的同学还遭遇过更加令人气愤而无奈的事情。“有的学校帮学生介绍工作,还从中拿提成。”这让她觉得不解,“比如,明明说好工资1000元,领回来就剩800元,学校扣了200元。”

  “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自己不会写简历,怎么指导我们修改简历?他们自己没有过创业的经历,怎么为想创业的学生答疑解惑?”解佳男说,“哈佛商学院从大二起就有专人负责简历辅导。发达国家里那么著名的大学都如此重视这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反而不把它放在心上?”

  面试还是要展示真实的自我

  距离校时间还有3个月,李艳平的“饭碗”已经有了着落。

  当初面试时,主考官问,没看见我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吗?“要不要我是你的事,申不申请是我自己的事。”李艳平答得很冲,接着,她“一五一十”地展示了自己,结果挤掉300名本科生,成功应聘为太平人寿的理财规划师。

  在多家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习过的王福磊谈起“面经”颇有心得。他说,正规企业都会有一套完整的用人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标准各有不同。“性格比较泼辣的李艳平因为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被保险公司破格录取。而银行,就需要本分的员工,以确保商业机密的安全。面试时,低调的人可能会被录用,活跃的反遭淘汰。”因此,王福磊建议大学生在应聘前先去访问企业网站,阅读企业简介、了解企业文化,在面试官面前真实地展现自我,而不是做作地刻意表现,效果适得其反。

  “企业需要的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人才。”平时就十分喜欢运动的王福磊,大学二年级时一身运动装扮去耐克公司应聘,成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每月3800元的见习岗位。 本报记者 张欣 实习生 马慧娟 黄丹羽 李春莲 周文婧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