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报酬 香港大学生为啥愿意北上实习?(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没有报酬 香港大学生为啥愿意北上实习?(图)
2009年03月23日 14:51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不少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想到内地工作 图 TP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到内地实习,虽然没有报酬,但800多名大学生却积极报名——

  北上购房、北上创业, “北上”是近年来许多香港人频繁使用的词汇之一。

  香港青年联会与新世界发展公司等主办单位日前推出2009年“共创新世界——暑期实习团”计划,提供180个到上海、北京等地实习的岗位,吸引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800多名大学生前去竞争。

  普通话水平、领导才能、运动和艺术等非学术范围能力……要层层过关,还没有一分报酬,香港的大学生们为何如此青睐北上实习?

  录取比例为4比1,竞争激烈

  北上实习要过五关斩六将,接受面试的学生都身着深色西装,有些紧张地等在门外。面试官里有香港上市公司代表、各行业专业人士、有关机构高级行政人员。

  轮到自己这组了,陈同学站起来,深呼吸,然后拉了拉身上的西装。“这是人生第一次真正的面试,希望到上海实习,自己的未来从此能和上海这座城市连在一起。”他说,“北上实习会收获用钱也买不到的经验。”

  半小时的面试,有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不同环节。为什么选择到内地实习?陈同学回答:“我的专业是金融,我想去上海感受那里和香港不一样的气氛,接受挑战。”给出的理由,还算标准的普通话令面试官颔首赞许。

  今年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寒冬,于是在校生很珍惜实习的机会。香港5所大学有800多名大学生参与面试,录取比例为4比1,竞争蛮激烈的。许多同学表示,受金融海啸影响,各行各业的求职机会下降,有机会到内地实习,就算没有报酬也无所谓。

  实习虽然无薪但收获了很多

  过去在香港,实习一般都有报酬,无报酬或报酬少的实习被不屑一顾,甚至会被视为廉价使用大学生劳工。

  不过这些已是老皇历,金融海啸下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们主动调整心态,不再看重报酬,最关注的是机会。

  在香港大学,文学院语言及翻译系学生江明宁北上实习经历被广为传诵,成为榜样。2007年,江明宁到中国银联实习,负责中国银联信用卡市场推广工作。虽然实习只有一个多月,可江明宁收获颇丰。他撰写及设计的广告获公司采纳,刊登于报章杂志,出色的工作表现获上司及同事一致好评。

  回忆起在上海实习的生活,江明宁至今难忘。他说,在中国银联国际业务总部,遇见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这些不同背景的人,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这么一个庞大但环环相扣的机构工作,给我的不仅是见和闻,还有取和承的宝贵经验。

  青年联会副主席叶振都表示,大学生通过在内地企业实习,与当地人打交道、生活、参观,既认识了国情,也锻炼了个人能力。香港大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了内地企业运作模式和市场情况,为自己增添了一些“内地”经验。有了这段宝贵的经验,在港就业就有了竞争优势,更容易得到大机构的青睐。

  内地是香港青年发展的舞台

  “如果说香港是鱼塘,那么内地便是大海,那里更是香港青年人发展的大舞台。”类似的话记者在香港采访时听过很多次。

  “香港的未来在内地,香港人才的出路也在内地。”这是许多香港人的共识。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大量香港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将业务扩展到内地,许多香港公司或内地在香港的公司都希望聘请到有内地工作经验的香港学生。

  目前,有不少香港大学生考虑到内地工作,但语言障碍以及对内地工作环境的不了解,阻挡了他们北上的步伐。香港青年联会与新世界发展公司等机构一起出钱出力,在2007年推出一个“共创新世界——暑期实习团”计划。大学生到内地的国有企业和港资企业实习,体验内地职场实况,还与内地杰出青年企业家面谈、参观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与内地大学生交流。通过到内地实习,认识祖国,了解国情,充实自己,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实习机构提供优秀人才,实现双赢局面。

  2009年“共创新世界——暑期实习团”将于6月成行,实习时间5周,实习城市由首届的上海扩展到北京、广州、大连。叶振都表示,近年香港大学生内地交流活动内容很丰富,各方都希望将交流做得更加深入,使学生有充裕时间亲身接触和了解祖国的变化。

  新世界发展企业事务总监关则辉介绍说,今年培训点多过前2届,涉及行业包括百货、地产、金融、银行、珠宝、汽车生产企业等。

  不少香港大学生想在沪工作

  上海是香港大学生实习和工作的首选,记者采访中感受很深刻。

  根据香港计划部资料显示,目前长期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有30万左右,预计到2013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66万人,相当于香港所有工作人数的17%。在未来10年内,其中50%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将选择永久居住在中国内地。他们向往的城市主要有3个:深圳、东莞与上海。

  随着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许多香港人将上海视为理想的工作地点。“为什么会首选上海?”曾经到上海实习过的香港大学生的答案是:发展潜力。

  一同主办这项活动的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分会总经理汪学之指出,商会建议实习的香港大学生把目标定得宽一些,要更多地了解上海的商业环境、企业文化和人文特征。特别是通过与上海青年学生的交流,逐步形成自己在内地的人脉网络,为日后的发展做铺垫。此外,沪港两地的商业交流非常普遍,在沪的香港企业和在港的上海企业都需要了解两地文化的后备人才,来沪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应看准自己的位置。

  香港大学的许嘉俊是2007年上海实习团的团长。他对有计划去上海发展的同学的忠告是:学点上海话。

  2008年上海实习团团长杨硕轩表示,通过实习,让他对毕业后到上海发展充满了期待:“上海员工的素质比想象中还要好,员工的英语能力都很棒。如果有机会,我毕业后打算到上海工作,我十分看好上海的就业发展机会。”   本报驻深圳记者 于明山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