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写作文明确"指向性" 议论文写作更要有的放矢

2008年12月09日 14:11 来源:津报网-城市快报 发表评论

  “指向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针对性,有的放矢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道理很简单,一篇七八百字的作文,集中笔墨谈某个具体的问题,往往能直抵问题的核心,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给人以启发;而东一榔头西一镐,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到实处做得彻底的;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俱不到”,文章容易流于肤浅和表面化,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得高分)呢?

  有经验的教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症状”的学生,教师开出的“药方”却往往各异。比如,有三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老师对甲说“态度决定一切,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能取得进步”;对乙则说“方法决定一切,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你会得高分的”;对丙则说“要注重基础知识,地基坚实才能盖万丈高楼”。为何?因为三个学生成绩差各有不同原因,不同的“指向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真理具有相对性,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再如有的同学比较喜欢“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广告词,但如果你把它当作“必然”,认为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有所回报,就未免有些天真。这句广告词的积极作用是鼓励人们大胆地去尝试,“适用”于那些做事畏首畏尾的人们;因为只有去尝试才有可能,一味等待换回的只能是一无所成。

  “指向性”要求具体化、清晰化,就像射击一样,有一个大小、远近适宜的靶子。写作者就是射击运动员,要力争射中靶心,打出十环。但有的同学不太明白这一点,为写作而写作,为议论而议论,只能泛泛地谈些人云亦云的“公共道理”,自己都觉得“没味儿”,别人的感觉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道作文题做具体分析。

  根据下面的材料,以“扫一屋与扫天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扫一屋”是生活琐事,“扫天下”是大事,两者的关系在材料中有两种理解:一是陈蕃的观点,他强调的是做大事可以不在琐事上耗费宝贵时间;二是薛勤的观点,他强调的是做小事与成就大事的辩证统一。陈蕃与薛勤的对话,两人各执一端,无所谓对错是非,写作的终极所指是二人对话的现实启示;而写作指向的不同,便决定了立意的不同走向。比如,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满足于经营个人的生活琐事而胸无大志(尤其是无“天下”之志),毫无社会责任感,那么就可以从肯定陈蕃的角度立意,展开论述(事实上,陈蕃后来也确实做到了“扫天下”,在反对宦官乱政的斗争中表现得相当出色;《后汉书》《世说新语》对陈蕃评价甚高),重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主义旋律。如果是针对生活中有些人一味眼光向上,只想“成就”大业,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虚度日月,就应该以薛勤的话为出发点,阐述成就大业与做好小事之间的内在关系。

  叙述类文体(如记叙文、小小说等)的写作同样也需要在“指向”的确定上花些工夫。写作的“指向”清晰了,素材的选择、记叙的详略、描写的繁简、“点睛”之笔的设置等,才会在大脑中“清晰”起来。以“人之常情”为例,若写成颂扬美好情感(如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敬老爱幼,感恩报恩等)的记叙文,其“预设读者”应是生活中那些患了“美好情感冷漠症”的人群,文章的终极所指是呼唤美好情感的回归。若写成抨击现实生活中庸俗的“人之常情”的小小说,就要想一想,设置几个人物,虚构几种情境,有哪些细节需要刻画,主旨如何凸显等等,才可能写出既生动精彩又耐人寻味的佳作。(北师大天津附中 李玉山)

编辑:朱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