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宿舍危机"成最大压力

2008年01月18日 14:10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又是放寒假的时节,大一新生程鸣刚刚结束第一个学期的生活。可他却有自己的烦心事:自从跟同宿舍的两个同学因琐事争吵后,只有4个人的宿舍生活变得尴尬和别扭起来,一直到现在,两位吵架的同学还丝毫没有要缓解的样子,这让他和另一位同学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程鸣甚至担心,自己大学四年生活都会在这么糟糕的室友关系中度过。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像程鸣这样面临“宿舍危机”的并不是个别。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查晶告诉记者,在北大,本科生中的人际关系紧张更多地表现为宿舍的矛盾。许多来自城市的孩子,过去都是自己独处一室,上了大学后,至少四人一屋,学习生活中,难免发生各种矛盾,一些学生相互间又不能包容和谅解,致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也被卷了进来,甚至需要院系老师出面才能解决。

  宿舍只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角。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喜忧参半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究竟如何呢?虽然没有一个来自全国的统计,但是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可谓喜忧参半。

  2006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民调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当问及“你与同学关系如何”时,89.3%的人认为相处较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仍有64.5%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或“无所谓”,可见大学生之间交往的主动性较为欠缺。专家告诉我们,这并非意味着大学生在心理上不需要朋友,而是他们不善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做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占40%以上,已经超过了择业的压力、学业的压力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压力。

  某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问及“你与同学相处如何?”时,28%的学生表示“很好”,58%的学生表示“还可以”;但被问到另一问题“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时,24%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在“你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问题中,12%的学生表示“有很大障碍”。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他说:“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有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沟通能力正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大学生人际关系堪忧的背后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呢?

  “自私自利是首害!”北京吉利大学报纸编辑实训课老师侯敏这样对记者说,“如今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于儿女掌上明珠般的呵护甚至溺爱,使他们树立了‘一切皆为我’的观念。而当这些独生子女们进入大学校门,好几个‘明珠’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些学生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就暴露无遗,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堪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锻炼。的确,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小学要上市重点,中学要上省重点,大学要上国家重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事都一手包办,这导致许多的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素质不全面,有些大学生是大学级智商,小学级情商,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处于不利的局面,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

  在朱高峰院士看来,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欠缺还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关。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许多父母在生活上对独生子女很娇惯,但是并未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去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是以长辈自居进行说教,这使孩子处于一种思想压抑的状态,就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了。而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是灌输式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目前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

  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团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社会上逐渐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加重了部分大学生择友时的功利心态。58.5%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此外,39%的学生认为,光怪陆离的网络虚拟世界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脱离了实际生活。还有36.5%的同学认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强者,歧视弱者”。

  一些管理上的疏忽也给大学生人际关系造成了困扰,现在不少大学采取多校区办学模式,将高低年级的学生分在不同的校区,给高低年级学生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尤其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一无所知,很需要和高年级同学沟通以取得帮助。

  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大学生们的重视。

  在北大,“人际关系”是面向各院系开设的选修课程,从大一到大四的同学均可选修。据查晶介绍,为了让课程富有吸引力,并对学生产生实效,这门课是以小组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下,比如在宿舍里,已经熄灯了,有的同学要睡觉,有的却在发短信,有的在用电脑,同学之间通过设计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进行沟通,达到相互谅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目的。“这种轻松活泼的以聊天为主的上课方式,比单纯的讲授方式更加有效,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他们选课非常踊跃。”查晶说。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在这门课上都有创新之举,如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必修课程,中国科技大学则把心理委员设到每个班级。

  另外,很多高校正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对调整大学生交际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各种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团队合作,与人交流、交友的机会,都会对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北京吉利大学大三学生陈静在参加工作实习后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学生的人际关系课一定要开!我在这次实习之后才明白这一点。现在的工作讲求效率,讲究团队合作,这些要求,说小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说大一点就是公共关系。套用我们实习公司老板说的一句话就是:‘闷葫芦’是做不出好工作的!”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一些高校因为条件不具备,主要是师资力量不具备,还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还有一些高校存在着不重视这项课程的现象。看来,加强人际关系课程,帮助大学生走好这一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王庆环 李丹)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