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汶川班"的"快乐天堂":三个月收获了什么(图)

2008年09月12日 14:2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开学当天,“汶川班”学生下课后,在充气型游泳池里玩得不亦乐乎。



  一名学生在上电脑课时,调皮地冲着记者做手势。

  从刚开始的土味十足、神色恐慌,到现在的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从之前的大货柜车经过时都以为是地震,到后来心理阴霾的彻底清除;从开头因离开家乡、父母而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到如今的“开心而又难忘”、“乐不思蜀”……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徐薇却不怎么想家,她说自己已经爱上东莞这个“家”了。她是大岭山镇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汶川班的一名学生。3个多月前,在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之后,徐薇和其他130多名小伙伴来到千里之外的东莞,开始了她的异地求学生活。

  新学期开学后,记者两次走进北大学园,校园里欢声笑语,朗朗书声、幸福洋溢在这群孩子的脸上。这与他们刚来东莞时的不适和惊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什么促使他们在短短3个月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东莞这座城市里,他们又收获了什么?

  低着头,双手摆弄衣角

  9月7日晚,即教师节前三天,在东莞国际会展酒店举行的一场汶川班师生联欢晚会上,来自台湾的陈安娜老师指挥汶川班的孩子合唱《快乐天堂》,歌声激荡、感人肺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鼓掌。

  “刚刚见到这帮孩子的时候土味十足,而且神色恐慌。”陈安娜是东莞台商协会妇联会秘书长,她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间是6月7日早上,即孩子们来莞后的第二天。“当时他们的眼睛都不敢和我对视,眼神四处躲闪。女孩子就低着头,双手摆弄自己的衣角。”

  学校校长陈二泉也说,由于这些孩子都是农村的,平时很少坐车。从四川把他们接来东莞的路上,每次坐大巴都会吐得一塌糊涂。至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太习惯坐车。“有次带他们去石碣看望一起从四川过来的同学,他们还带着垃圾袋防止呕吐。”

  据其介绍,当时一起过来的学生总共130多名,都来自四川青川县马鹿乡小学,其中61名学生被安排在北大学园,其他学生则分流至石碣的勤径小学。“当初想把他们打散分到各个班级去,但是由于四川那边的教材和教学进度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他们就编成一个班,名字就叫‘汶川班’。”

  地震“后遗症”

  6月6日当晚,学校就为四川的学生和随行的两名老师准备了专门的宿舍,配齐了生活用品。6月8日,在中断近一个月的学习之后,他们在东莞正式复课。

  万事开头难,对一群经历过地震创伤的孩子们来说,新环境、新生活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带队老师王红霞介绍,复课后的几天里,课堂上的气氛很闷,大家都不怎么发言。下课后,一些孩子就趴在栏杆上,眼睛盯着一个地方,样子显得傻傻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东莞,但是地震的阴影仍在。王老师说,刚来的时候,教室安排在靠近国道的一栋教学楼里,有时大货柜车经过时,这栋楼会轻微的震动,有学生就会惊慌地问:是不是地震来了?我们要不要跑?

  初来乍到,不但学生心存阴影,老师也不例外。有次午休时,学校正在搞维修,另一名随行老师梁老师被“砰砰”的敲打声惊醒,她以为是地震来了,一骨碌爬起来就冲出房门,原来是虚惊一场。

  由于远离亲人,这群10岁、11岁的孩子经常会想家,有的孩子每天都会同父母通电话,每打一次,就会哭一场。刚来的一两周里,王红霞老师每次晚上查房时,都会听到孩子躲在被窝里偷偷抽泣。当时,在王红霞看来,情况似乎比预料中更糟糕。因此,这名年仅23岁的女老师肩负着老师、保姆、爸爸、妈妈的多重身份。

  开心而又难忘的暑假

  不过,在学校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这群孩子很快就驱散了往日的阴霾。据了解,学校为汶川班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各科任课老师都是最优秀的,连副校长刘师佳也主动请缨教数学。

  新学期里,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学校方面又安排了两名外籍教师。生活老师特意安排四川籍的,其中一位来自青川县。在饮食方面则叮嘱食堂每餐做一两个辣的菜。

  此外,学校还专门请心理老师过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同时,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关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学校方面介绍,自从这群孩子过来后,每隔两三天就有热心人士送钱、物过来。其中,东莞台商协会妇联会最为积极。

  安娜老师告诉记者,从6月7日第一次见到他们开始,她几乎是每两天来一次。她说,由于自己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近,所以有事没事就过来一下,以至于连保安都以为她是学校里的老师了。

  在暑假里,安娜老师和他们“混成一片”,包饺子、看奥运、摘龙眼、吃烧烤、开生日会、学英文歌……安娜老师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逐渐走出阴影,敞开心扉。

  而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刚过去不久的暑假是开心而难忘的。11岁的李金凤告诉记者,一提起这段时间所见所的闻,自己就觉得回味无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同班的刘瑞丹也说,从7月底开始,自己就不那么想家了,心情也好了很多。

  习惯和仪表气质发生变化

  除了心态发生变化外,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仪表气质也在发生惊人的变化。初来东莞的时候,这些孩子都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安娜老师还说,由于来自农村,大多孩子晚上不刷牙,而且有时会光着身子到处跑。

  甚至,有的男生还会因为一点小事经常打架。对于这点,安娜老师也是印象深刻。她回忆道,一次趣味活动结束以后,留下了三个陀螺给他们平时玩,但是孩子们都说不要。这让安娜非常意外,她询问原因。一个孩子回答说,如果陀螺不是人手一个的话,三个陀螺一发下去,大家私下里就会抢成一团,到时肯定会打架。安娜说,当时的她非常生气,觉得这帮孩子不懂得分享。为了以示“惩戒”,她足足一个星期没有去看这些孩子。

  但是更多时候,安娜对他们是“放大式”的鼓励和表扬。每次孩子们做完一件事情后,她都会说:“你好棒啊!”在一次练合唱时,她还拿张惠妹的例子来激励一个音质很好的女生,她说:“张惠妹也是来自山区的,你以后肯定会超过她。”

  值得一提的是,在礼仪课和合唱课之后,孩子们的变化开始令人刮目相看,“谢谢”两个字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知道了合唱时屁股要坐凳子的三分之一,能在记者的话筒和镜头面前侃侃而谈……

  11岁的王松说,现在再也不和同学吵架、打架了,每天按时作息。十足的乖孩子摸样。

  如今,在很多老师的眼里,这群“山里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看上去并无二致,甚至有些方面做得更好,比如很懂得礼貌,逢人就微笑。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懂得了分享。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孩子们都精心准备了礼物送给老师们。

  其中一个学生送给安娜老师的贺卡上写道:安娜阿姨,谢谢你教我们学会分享,今天你们如何爱我们,以后我们也要如何去爱别人。

  体验很多“第一次”

  在东莞度过90多个日日夜夜后,这帮孩子已经深深地喜欢和爱上了东莞。中秋节就快来到,徐微却说,自己不怎么想家,现在她在这里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抱有这样想法的还有王松,他前段时间胃痛,8月底他爸爸过来打算接他回去,但王松死活不愿意。

  当然,也有不适应东莞的学生。现在“汶川班”的学生由刚来时的61名减少为57名,除了两人因家里有事外,另外两名学生由于不适应这边的生活,结果被接回老家。

  不过,在大多学生看来,除了天气和饮食不习惯外,东莞的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在这里,他们体验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跳拉丁舞、第一次摘龙眼……

  和处于灾后重建、百废待兴的家乡来说,物质条件丰富的东莞好比“快乐天堂”,《快乐天堂》这也是他们合唱所练的一首歌曲。王松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弟弟,相比自己所处的环境,弟弟则是在老家的板房里上课,天气热时是汗流浃背,到了下雨天,板房就会渗水和漏水,脚丫子就泡在水里上课。

  刚从灾区来莞的何汝泽老师也说,马鹿乡小学还有1000多名学生在板房或篷房复课,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而且还时不时会遭遇余震。

  现在的字写得有点潦草

  虽然东莞的生活和环境让这些孩子有点“乐不思蜀”,但是他们始终要回去的。徐薇说:“我也知道东莞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但是我现在不愿意去多想这个问题。”

  对此,老师们有丝丝的担忧。王红霞说,自从这帮孩子在莞复课后,社会和媒体都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这让孩子的心态普遍有点浮躁,她拿出来几本作业本说,以前他们写字很工整,现在却有点潦草,证明有些孩子开始摆不正心态了。

  何汝泽也认为,现在班上的孩子似乎都成了“小明星”,频频在电视和报纸上亮相,学生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稍稍有点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对此,陈二泉表示,今后学校将减少“汶川班”的社会性活动,对于媒体的采访尽量采取回避态度,以便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安娜老师曾在美国主修过心理学,她说,目前这些孩子在东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陡然失去这些东西的话,心理上肯定会有一个较大的落差,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学校和老师开始在有意或无意提醒孩子:这里只是你们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一年之后你们还要回到家乡的。

  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陈二泉就对“汶川班”的学生说:“你们要在东莞好好学习,回到四川后建设美好家园,将来报效国家和报答关心和爱护你们的人。”

  -专家访谈回川之时谨防二次创伤———中国心理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戴影频

  “外在环境变化太大,对孩子成长不利”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群汶川班的孩子大多是10岁、11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具有哪些特点呢?

  戴影频(以下简称“戴”):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对孩子的整个成长比较重要,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性征也开始表现出来。由于身体的变化,导致思维和情感也在慢慢形成。他们对新事物会很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

  同时,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在形成,有时也会感到困惑迷惘,而且他们大多比较敏感,自尊心慢慢增强。

  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您怎么看待10来岁的孩子离开父母,远赴异地求学?

  戴:我知道四川地震之后,不少孩子远赴他乡,开始自己的异地求学生活。对于这个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饱穿暖,并且有书读,而把孩子送出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如果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孩离开父母太久的话,或者外在的环境变化太大,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当然,这些孩子来到东莞后,得到了当地各方人士的关心和照护,而且校方的诸多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父母的爱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营养,而且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稳定牢靠的关系,而现在这种稳定的关系多多少少会受到时空阻隔的影响。

  “及时梳理同父母、家乡的关系”

  记:这群孩子由刚到东莞时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完全适应,今后他们离开时会不会面临新的不适应?

  戴: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我觉得地震对人心理最大的影响在于丧失的感觉。你想想看,一场地震下来,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突然都不见了,这会给你心灵带来多大的冲击。

  同样,他们来到东莞后,拥有许多在老家不具备的物质条件和照料关注。比如,每天有空调吹、有电脑玩。如果他们一回到老家后肯定会感到不适应,到时会面临一个接纳的问题。

  另外,这可能还引发另一个问题:一旦这些东西“刷”的一下没了,过程太仓促,心理又调试不过来的话,他们可能再次历经一种丧失,甚至可能会造成二次创伤。

  记:那么,怎样才能预防这种状况的发生呢?

  戴:我觉得老师要有意或无意提醒他们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当中去的,东莞的生活迟早要划上句号。比如,通过图片、影像等方式勾起过去的集体记忆,而且密切和父母保持联系,写信、通电话。

  总之,要提前引导孩子们梳理跟父母的关系,跟家乡的关系,以便到时回去能及时对接。

  同时,老师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生活,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回去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另外,学校方面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关照,少参加一些的社会性活动,不要让他们有种特殊感,最好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样。(记者王雄伟 见习记者朱晋 摄影苏仕日王雄伟)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