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的人不了解农村 城乡教师编制严重倒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制定政策的人不了解农村 城乡教师编制严重倒挂
2009年03月06日 10: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根子上说,就是制定政策的人不了解农村,按照城里的政策去想象农村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代表说。

  庞丽娟代表所说的政策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对城市、县镇和农村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生师比,小学分别是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则为13.5∶1、16∶1和18∶1。

  如果按照学生数量来看,这个比例很正常: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学生数量呈梯次上升趋势。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广人稀、生源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较小、成班率低,存在大量村小特别是尚存在10万个分散教学点。

  “这一编制标准以压缩编制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为导向,存在编制标准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庞丽娟代表说。

  这个标准实行几年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全国和各地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整体压缩近10%。据庞丽娟代表了解,山西省实行2001年编制标准后教职工人数减少了5万,减幅高达15%左右。山东省济南市实际需要4.8万名中小学教职工,但按照2001年标准核定的编制数仅为 4.1万个,编制缺口达7000余个,造成了中小学校运转和发展实际需要与人员编制的严重不匹配。

  更严重的是,庞丽娟代表说,由于编制标准的城乡倒挂,各地编制数量下降和裁减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与数量的严重不足,造成农村学校运转和发展的困难,一些规模小的农村学校与教学点甚至由于缺少编制而难以为继。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2006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未补充正式公办教师。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课时数平均为 17~18节,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少农村学校无法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一些农村学校更由于教师编制进口卡死而难以补充新教师,部分农村学校不得不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而聘用代课教师。

  “当前,农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农村儿童能否真正实现‘有学上’特别是‘上好学’的目标,日益突出集中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发展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广大农村儿童‘学有所教’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庞丽娟代表说。

  庞丽娟代表建议尽快调整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抓紧研究和建立“新双轨制”编制标准,而且,编制标准应该转变为向农村倾斜。本报记者 原春琳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