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家长大部分反对 上海目前不取消文理分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生和家长大部分反对 上海目前不取消文理分科
2009年02月09日 14:28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天,全市中小学正式开学。而日前教育部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专家坦言,取消文理分科的关键在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而记者从本市教育部门获悉,教育部是对中长期规划做征求意见,本市目前并不会取消文理分科。

  网友

  近七成赞同取消

  昨天有关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征求民意的消息成为不少门户网站的头条,与此同时,网民发帖点评热情极高。到昨天下午6点,新浪网的调查得到了17000多位网民的投票,结果显示,赞同取消分科的比例为66%以上,反对派则只有30%,“取消派”意见占据上风。

  一位支持取消分科的网友表示,文理分科让一些优秀的学生选择了理科,这些孩子以后是国家的栋梁,但他们轻视文科,没有人文气质。而一位从事文科工作的网友叹息,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一个文科生具有理科素养多么的重要!一个人要学会兼顾文科和理科两种思维方式。

  学生和家长大部分反对

  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他们的意见也不统一,大部分持反对意见。主要担心取消了文理分科会更加重学业负担。“取消文理分科,高考不是要多考好几门功课,门门要花十倍功夫,我们不要苦死了?”上南中学高一的小王担心道。“有些同学喜欢文科,有些同学喜欢理科,偏好擅长都不一样,为什么要一把抓?”上海中学高三的万同学说。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则表示:“没有高考的话,多学几门都没关系,要高考,肯定就要有主次,精力就那么多嘛。”也有一位家长表示:“分科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也为以后的专业打下基础。全面发展的问题可以放到大学来解决,大学的时间相对来说充裕了很多,完全可以把高中时候分科的后遗症解决。”部分家长还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实验品”。

  也有表示赞同的观点。曹杨中学高三的王博闻觉得,文理分科对偏科学生的胃口,对于一些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有时就要忍痛割爱,“如果不需要分科,各门课通读,互相融会贯通,更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市二中学初二的李弘基喜欢科学小发明,但也挺喜欢历史。他觉得这两者不矛盾,“很多科学家都是文理兼修,这也是我的理想。”

  教育专家

  关键在于高考制度

  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表示:“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哪门课学得多了,哪门课学得少了,不是知识量的缺乏,而是学了知识之后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有创新和批判能力。”学了历史的学生,是否一定就懂得用历史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学了数学的是否就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不一定。“ 教育理念改变了,再来谈文理分不分科的问题。”

  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唐盛昌认为,不分科的可行性很低。他表示,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趋势是分成几个学科群,比如语言,包括了母语和外语,数学、自然科学包括了理化生,人文科学类,包括了历史、地理,还有艺术、体育等等。在美国,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基础,可以每个学科群都学,但都可分高、低水平,有兴趣的就可以钻得比较精、深。“这是有一套制度保障的。”唐盛昌表示,每样学科都涉猎,需要一套很复杂的论证过程,要保证每门学科群中最核心的、必须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那哪些是核心呢?谁来认定呢?”

  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则举例说,2002年某省实行“3+大综合”,把理、化、生、史、地、政等6科出在一张卷子上,初衷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的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一年后就宣告失败,因为学生要同时抓9门课,负担太重,高校也认为选拔人才时较难区分学生的特长。

  熊丙奇强调,正是这种强调卷面分数、将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才是造成整体素质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缺失的本源。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不分科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根源是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与招生制度。  本报记者 刘晶晶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