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力争2015年根除择校风 逐步弱化、取消中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湖北力争2015年根除择校风 逐步弱化、取消中考
2009年02月26日 16:04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分三阶段缩小校际差距,逐步弱化、取消中考。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定调——

  记者邵娟、赵莉报道:昨日,我省召开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在择校热愈演愈烈的状况下,我省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此从根本上破除择校热这一顽症,预计用7年时间,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中,2009年至2011年是第一阶段,以武汉城市圈为突破口,各市州分别推荐确定一个县(市、区)为改革试验区,同时鼓励各县(市、区)自主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2012年至2013年是第二阶段,在自主改革的县(市、区)中择优确定一批进入第二批;2014 年至2015年是第三阶段,全省各县(市、区)全部落实“行动计划”的要求,基本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实现均衡教育需要五个条件,即增加教育投入、各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能流动、逐步扩大重点高中分配生的比例、发展民办教育。我省拟将以县域为单位,以乡镇为重点,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实施标准化工程;足额配备农村学校的教师,建立校长、教师的城乡互相交流机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促进生源均衡配置;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等。

  今年3月,各市州要分别确定一个县(市、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全省共有17个试点。我省将拿出3.5亿元支持这些试点地区进行均衡教育发展的改革实验,预计每个试点能获得1000多万元的经费。

  会议上,副省长郭生练谈到,如今,中考的竞争压力甚至强于高考,使得学生不堪重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省要逐渐扩大重点高中的分配生比例,让更多的学生不参加中考就能升入优质高中,以此弱化中考,甚至取消中考,从而均衡义务段的教育。

  新闻背景

  择校热为何高烧不退

  择校路上花费15万

  家长期盼均衡时代到来

  为了给女儿择校,7年来,家住武昌江滩附近的杨女士经历了种种坎坷。

  7年前,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当来到对口的积玉桥小学时,杨女士傻眼了:校舍破旧,操场凸凹不平。想到女儿要在这所小学度过六年,杨女士很是不愿,于是选择了择校。

  为了让女儿上一所名校,杨女士开始找亲朋托关系,礼物没少送。最终,在“自愿”缴纳2万元的赞助费后,女儿拿到了那所优质小学宝贵的入学名额。

  女儿读三年级时,班上不少学生开始校外培优,奥数、英语和作文轮着来。在这一压力下,杨女士也为女儿报了几个培优班,母女俩都很辛苦。小学六年级时,一些优质初中到校揽生源。学校推荐自然轮不到杨女士的女儿,她们报名参加初中私下组织的入学考试,也名落孙山。“小升初”摇号时,也没能摇上优质初中的号。

  杨女士再一次为女儿择校,又开始花钱托关系。到8月中旬,好消息传来,女儿可以进入一所改制校就读,但别人交9000元,她却要交1.8万元。

  杨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择校费加上托人办事,以及孩子的各项培优费用,七年来,花费不下15万元。同时,择校让女儿一次次面临压力,小可爱现在变成经常发愁的小大人。“也许这事怪我,我老想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可哪一个做家长的不这样想呢?”杨女士称,如果每所学校设施一致、师资力量和升学率相当,哪还有谁愿舍近就远去择校呢?

  为抑制择校热

  政府没有少想办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择校最激烈,虽然教育部门出台了多种举措,但是难以根本缓解。

  以武汉市为例。“小升初”经历了择校考试、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取消改制校等多个阶段,但是到目前,择校热依旧不减。

  1997年,武汉市批准部分中小学为改制校,接受交纳一定费用的择校生。改制校成立之初,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得以拓宽,学生择校的压力有所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后来,热点学校纷纷挤进改制行列,争办“改制校”、“改制班”或推行所谓的“小班教学”,以此高额收费。

  2002年,武汉市教育局宣布:小升初取消考试,采取就近入学方式;改制初中则采用电脑派位方式选拔考生。

  武汉市一位区教育局人士说,实行电脑派位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然而,从那以后,择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2005年,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六中副校长朱真民提交了一份《关于取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 “改制校”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就谈到,改制校的出现加剧了校际分化,形成了“重点校不‘义务’、实行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又受冷落”的怪圈。招收择校生的学校,为了多收钱,想方设法扩大招生规模,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以江岸区为例,某改制初中招收的初一新生达千人,而区内一所普通初中,就近入学生源流失严重,计划招收600人,实际招收70多人。

  择校过程中,收费标准也越来越高。武汉小升初收费由最初的3600元/生,到9000元/生,再到现在12000元—15000元/生。

  最痛苦的莫过于学生,奔波于各类培优点和比赛赛场间,不堪重负。

  在一片呼声之中,2008年,武汉市取消了改制校,恢复其公办学校性质,接收就近对口入学学生。对转为公办学校确有困难的改制校,可改为民办或者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

  结果,家长们发现,转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16所民办初中,几乎都是各个区最好的初中,并且择校费上涨。

  均衡教育难在哪?

  师资难以真正流动

  武汉的中小学教育被认为是“铜头、铁腿、豆腐腰”,初中是软肋。为填平“洼地”,均衡发展,2006年,武汉市启动“初中标准化建设”,采取资源整合、教育经费向困难学校倾斜等措施,想使择校热逐步降温。过去两年,武汉每年投入超过1.5亿元用于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一批初中薄弱学校出现了生源回流的可喜局面。

  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腊芝介绍,位于顺道街的75中原为一所薄弱学校,最低潮的时候只能招70多名学生,近两年,该校通过标准化建设,新生报到率上升到90%,在校生突破500人。

  但是,择校很大程度上就是择师。为均衡教育资源,从2006年起,武汉市率先在汉阳、硚口推行教师“轮岗”,定期从崇仁路小学、东方红小学、十一初中等优质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区内薄弱学校“轮岗”。轮岗期间,保留轮岗教师在原校的编制、工资及福利待遇,其工龄、教龄、校龄及教师职务年限连续计算,交流期满回原校工作。

  “目前,每所学校教师轮岗的人数不多,多为1—3人。轮岗时间也不长,一般为1年左右。”昨日,硚口区一所重点小学校长介绍,小学普遍存在“超编不够用”的现象,参与轮岗的是骨干教师,如果抽调人数较多,学校教学质量会受影响。另外,名校家长期望值高,若让薄弱校老师走上讲台,有的家长会闹意见。“目前,最大阻力是教师待遇不一,这牵涉到办学体制、教育投入等多方面。”武汉某中学校长指出,多数教师工资、待遇由区财政发放,各区的经济状况不同,老师的待遇差距较大,如果分摊教师资源,大家都会争着到条件好的行政区去。在现行体制下,教师待遇要一样不太可能,而这是均衡配置师资的先决条件。

  有专家指出,要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政府在教育投入上要不分重点和普通学校,让教师待遇趋于平衡。如在日本,教师实行的是轮岗制,即教师过几年就换一个学校,这样教师就不属于哪所学校,而属于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不存在互相挖人、恶性竞争的状况。

  链接

  铜陵模式

  安徽省铜陵市在全国择校风盛行的大环境下,积十年之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成为我国唯一的义务段没有择校的城市。

  其经验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向弱势学校倾斜,而不是向重点学校倾斜;资源倾斜不仅限于经费倾斜,更在于师资力量的倾斜,如校长、老师在各校之间轮换,新进骨干教师分配到每所学校,避免骨干教师集中在示范学校的问题;将重点高中的65%招生名额平均下放到各初中,缓解义务段各初中之间的应试竞争压力;坚决取消义务教育公办重点校,坚定不移地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

  铜陵模式证明“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不可为,而是愿不愿为”。(本报记者邵娟、赵莉、郭会桥)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