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艺考热"的"冷思考" 是否出现"拐点"有待观察

2008年03月12日 16:5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成千上万的考生徘徊在各大艺术院校门前,几成景观。刚刚落幕的2008年艺术考试,一些地区考生报名人数较往年少,有教育界人士据此认为,“艺考热”可能迎来“拐点”。

  艺术:“梦想”的阶梯?

  1月17日以来,作为2008年甘肃省艺术类考试考点的兰州市艺术学校,热闹非凡,从西北五省区赶来参加高考艺术类专业报名和考试的学生及家长普遍认为,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开考第一天,前来报名的考生达300多人,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

  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冯晓阳,在太原师范学院参加了美术专业考试。从考场出来后,瘦弱白净的冯晓阳显得十分忧郁,他说:“如果考‘砸’了,只得再去成都、西安碰碰运气!”

  冯晓阳参加了2007全国普通高考,300多分的高考成绩,让他颇为失望。然而,目睹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长通过美术考试,顺利进入心仪的院校,冯晓阳决定:改学美术。

  “实际上,我就是在‘赌博’,圆‘大学梦’是我押的宝,‘赌注’是我半年的努力和2万多元的‘赌资’。”

  为了赢得这场“赌局”,冯晓阳从绘画的基本功素描学起,并先后报考了5所高等院校。

  “本来想多报考几所高等院校,但时间上实在交错不开。”

  “从最基础的素描学起,到孤身一人远赴异地参加专业测试,再到等待考试结果的“煎熬”,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自己最清楚。”冯晓阳激动地说。“为了能上大学,我只能拼了!”

  教育专家认为,艺术类考生中尽管不乏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拼了”的人,但不少属于冯晓阳式“曲线救国”的人。

  “拐点”初现?

  尽管眼下的艺术类招生考试现场人头攒动,但在部分地区能感觉到艺术考试在悄悄降温。有教育界人士认为,火爆多年的艺术类考试,在2008年出现了“拐点”。

  兰州市艺术学校的教师告诉记者,艺术类考试最火爆的时候,考生几乎将报名现场挤“爆”,时下相对“缓和”。

  在兰州市城关区民主东路街一家美术培训班,一位美术指导教师告诉记者,近两年,针对高考美术专业前来报名学习的学生减少。 记者了解到,多年“艺考热”催生的问题,促使部分考生及家长对艺术考试渐趋理性。

  甘肃省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艺术考试存在的“抓瞎”现象,如今明显减少,很多考生和家长变得“理性”。

  在兰州大学医学院校区陪同孩子赶考的家长刘女士说,如果不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她一定不会让孩子学习艺术,一来孩子确实没有“这方面天分”,二来学习艺术没有前几年那么吃香,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

  记者还了解到,考生还要面对艺术类专业录取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现实。

  期待“艺术福音”

  部分地区艺考考生人数下降,但就全国而言,并没有成为普遍现象,有专家认为,是否出现“拐点”?有待观察。

  兰州大学学生处一位负责就业的老师说,这几年,艺术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降低。现在社会对纯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可谓饱和,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武诤说,高中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也不该“病急乱投医”,不管孩子对艺术是否有兴趣、有特长,就强迫孩子临时“转行”。如果学生文化基础不好,或者对艺术缺乏兴趣,即使勉强考上了,毕了业,在人才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 长安画社兰州分社经理何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的特性表明,并非人人都是艺术的天才,而长期存在的艺考热,让许多学生学了艺术,但很多孩子并非真有“特长”或“兴趣”,这无疑是艺术教育资源的浪费。

  “艺考真正降温后,资源优化并集中于有潜质的受教育者,这才是艺术的福音。” (记者 卫韦华 叶健)

编辑:侯冬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