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下三轮车直升复旦博士生 教育部特批报考资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扔下三轮车直升复旦博士生 教育部特批报考资格
2009年04月28日 15:13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蔡伟的案头总是堆着厚厚的书 刘畅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名校是否应该招收“偏才”“怪才”,“蔡伟现象”引起关注

  昨晚8时许,复旦大学光华楼西楼2703室的灯还亮着,门上写着“客座专家”的牌子。这里就是蔡伟的办公室,他现在的身份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临时研究人员。8个月前,受复旦邀请,蔡伟扔下谋生的三轮车,来到上海,专门帮助这家中心从事“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的整理工作。

  蔡伟一直在专心看书,案头前各类书籍高高叠起,都是研究古代文献的专业书和工具书,像《郭沫若全集》《甲骨文研究》《马王堆出土汉帛文集》等等。桌上还摆着一本字典,专门用来翻译古文字的。

  没有考上大学

  摆地摊蹬三轮

  蔡伟生于1972年,今年37岁。他小时候就喜欢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他还喜欢练书法,没想到,在临摹书帖时,他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蔡伟读高中在锦州实验中学,那是当地的重点中学,他的语文成绩出类拔萃,语文老师遇到生僻字也会找上他。可是,蔡伟的偏科很严重,数学、英语成绩糟糕。到了高三,他甚至都不想学数学、英语了,感觉学了也没希望。于是,他没有越过高考这关,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家胶管厂的工人。

  1994年下岗后,蔡伟在一家商场门口摆起了小摊,所得仅够维持温饱。不过,他却乐在其中,练摊的时候有许多空余时间,他边看摊边看书。2007年,蔡伟的妻子生病,为挣更多的钱,他开始蹬三轮车,最多时一天能挣30多元,比摆摊强,但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为这个,蔡伟写信给北大的年轻学者董珊,董珊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恰好,复旦大学和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中心决定临时聘请蔡伟。这份“临时工”,让蔡伟十分兴奋,“我又有了读书的机会”,更让他惊喜的是,现在,竟然有机会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

  因为无钱复印

  手抄《方言》《尔雅》

  在锦州,蔡伟是图书馆的常客,一有时间,他就会钻进图书馆研究古文字。他研究的领域名为“小学”,这是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小学”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小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是打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钥匙。因为,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大多源于古书,但古书中有流传下来的,也有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还有的曾被后世篡改。比如,流传下来的《老子》和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就有很多不同之处,哪个才是原版的《老子》?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需要古文字工作者深入细致的研究。高二时,蔡伟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锡圭的一篇论文,从此进入传统“小学” 的天地。

  蔡伟说:“研究‘小学’,父母、亲戚都不支持,觉得我研究的东西没用。但自己特别喜欢,锦州当地没有研究这方面的人,于是我只能到锦州图书馆借书自己研究。”锦州市图书馆藏书不少,蔡伟在此饱读古代经典,但是看竹简书不行,当时只允许有一定学历或者专门研究的人员才能借阅。图书馆中还有很多古籍只能看不能借,蔡伟想出一招:抄。《方言》和《尔雅》这两本“小学”典籍被他全文抄写下来,而且倒背如流。他当时当工人,一个月只有100多元收入,“在锦州,这些书只有图书馆有,复印费对我来说太贵了,只能抄下来。”他又说:“不过还是要感谢锦州市图书馆,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

  阅读大量古籍

  有惊人记忆力

  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是古文字学泰斗,在学术圈内,裘先生的严谨务实,是出了名的,他和蔡伟的结识,算起来已有十余年。裘先生对蔡伟如此评价:“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

  没有专业训练,仅靠自学,十多年下来,居然成就了蔡伟深厚的古文字研究造诣。1997年1月,裘锡圭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诉裘锡圭,“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嗞”,是感叹词。后来裘锡圭就在 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赞蔡伟“其言甚为有理”。裘锡圭还给蔡伟写信:“你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裘锡圭介绍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极’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

  蔡伟对古籍经典还有惊人的记忆力,研究时,中心有的研究生需要找很久的资料或史实,蔡伟竟然能马上说明出处,并能迅速翻阅到某本古籍的第几页佐证。

  刘钊教授说,蔡伟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献也没机会读到,但经过多年自学,他阅读了大量的传世典籍,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时间久了,对古书有了触类旁通的能力。

  【焦点关注】

  如入学将面对繁重补课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昨晚接受采访时证实:“蔡伟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复旦大学博士的学生。”在此之前,中国高等教育还有类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例:现在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他1978年报考谭其骧先生的研究生时,就是高中学历。还有,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的教师。

  顾云深说,招收蔡伟为博士生,体现复旦大学挑选优秀人才不拘一格的思路,但是,“偏才”、“怪才”决不是复旦培养人才的目标。实际上,蔡伟如果顺利入学后,将面对繁重的“补课”,须完成本科、硕士阶段的一些课程,提升综合素质。顾云深说:“我们对蔡伟将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比方说,学校会要求他去学习日语,也会要求他去学习目录学、语言学专业课程等。”

  刘钊教授也认为,与科班出身的研究者相比,蔡伟的知识结构较偏,知识结构有所欠缺,比如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知识,都需要补习。裘锡圭表示,蔡伟有过人之处,但也有不足,比如说,当今社会,尽管出土文献和古文字都是中国古代的东西,但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要引用别人的成果,和别人交流,需要学习、掌握外语。

  【焦点背景】

  教育部特批报考博士资格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教授们达成共识:吸收蔡伟报考博士,成为古文字研究的专业人员。

  可是,蔡伟是“偏才”,英语很差,不可能过统考这一关。怎么办?研究中心马上想出一个办法:2000年起,复旦大学实行了一项制度,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考题由导师自己定,学生可以不参加统考。裘锡圭作为国内知名的古文字学家,当然有这个资格。

  不过,蔡伟报考博士生还要过一关:毕竟,他只有高中学历,而按照现在的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为此,裘锡圭联名北京大学李家浩教授、韶关学院徐宝贵教授,上书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报考博士资格。之后得到了同意的批复。

  “偏才”终于有机会迈进一流的高等学府。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