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赚应聘者入场费 少数大型招聘会"只招不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只为赚应聘者入场费 少数大型招聘会"只招不聘"
2009年03月06日 16:54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各种大型招聘会很火热,几乎每个大型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但合肥业内人士惊爆,少数大型招聘会只是“虚假繁荣”,其中“只招不聘”和“虚假招聘”现象严重,提醒求职者需谨慎。

  【反思】

  招聘信息缺少审核把关

  招聘信息缺少审核把关,是“虚假招聘成灾”的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我们招聘会没有谁审核把关,只要是企业就能到招聘会招聘;至于企业是否需要人,则没有人管了。如果我们的招聘会全部免费,我们的招聘会还能火热吗?

  我省应建立和完善招聘会广告及参会单位供求信息的审查制度,一旦发现招聘会举办单位、参会单位发布虚假广告、不实信息,要会同工商部门及时予以查处。招聘会结束后,应当统计招聘结果。

  【建议】

  求职者通过下列渠道求职

  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表示,大型招聘会由于针对性不强,最终的结果常常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职位,招聘方和应聘方往往都不满意。

  业内人士表示,求职者应多参加针对性强的行业性、专业性的招聘会;多参加校园招聘会;多从报纸电视上搜集相关招聘公告。不少人才市场已经开始对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进行免费,对用人单位相应提高收费标准,这种做法应该是今后人才招聘的一种趋势。一些人认为,对求职者免费入场,是对市场化的一种干扰。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说法是不切合时宜的,一些中介服务机构,该是做一些实事的时候了。

  参加多场大型招聘会没回音

  来自芜湖某高校的大学生陈同学告诉记者,他近期在合肥参加了好几场大型招聘会,餐饮费、住宿费、门票费等加在一起已经快花去1000块了,但没有什么收获,投递了10多份简历,没有一个回音。“为什么近万个职位等着选择的招聘会,竟然没有我的工作呢?”合肥三家主要人才市场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3 日表示,建议求职者尽量少参加大型招聘会。对于一些商业性的大型招聘会,更要少参加。

  【曝光】

  不少企业没有招聘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少数所谓的大型招聘会,为了装点门面,拉企业招聘,甚至还会给企业一些好处。被硬拉来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招聘计划。每场招聘岗位几千到上万个,其实里面真正需要的岗位没有几个,大多是常年招聘而企业实际永远不会进人的岗位,实际上就是在收求职者的钱。

  戴着“大帽子”误导求职者

  一些所谓的大型招聘会冠以“全省最大”等头衔,误导求职者。业内人士表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招聘会主办方应尽可能缓解就业压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真正促进就业,不能把单纯赚钱作为第一考虑的元素,大学生求职时,不要看招聘“名头”,应尽量选择政府组织的人才招聘会。

  在少数所谓的大型招聘会的会场里,根本起不到与用人单位交流的作用,人头攒动,一个字就是“挤”,弊端已经大大超过其招聘的实际作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借用公共场所举办、入场招聘单位在200家以上的大型人才招聘会,应严格控制。防止“只招不聘”和“虚假招聘”的现象发生;对具有违规记录的举办单位,取消其继续办招聘会的资格。

  擅自举办招聘会,最高罚款3万元

  根据我省人事、工商和外经贸等部门的联合规定,凡冠以“全省”、“安徽省”、“全市”等名号的人才交流会,以及跨市或面向全省组织的人才交流会,必须经当地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的,由县级以上人事部门责令立即停办,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张春雨)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