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长远实际生活 买房燕郊需要更冷静(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考虑长远实际生活 买房燕郊需要更冷静(2)

2010年07月08日 15:31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生活成本二: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是个比较虚的东西,不同的人对时间的价值认识有所不同。为此我们本次调查采访了10位已经在燕郊安家但是工作在北京的业主。

  在朝阳门上班的王先生表示,自己是采取公共交通上下班的一族。在道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从他燕郊的家出门算起:坐公交到酒厂站,需要15分钟。从酒厂乘坐930路到八王坟需要40分钟。再倒地铁到朝阳门,需要15分钟。累计单边耗时70分钟。如果算上等车时间,偶遇交通堵塞,单边耗时一般平均在80-90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王先生每天要耗费3个小时在路上。一天24小时,除去上班、吃饭、睡觉16到18个小时,王先生仅仅有四五个小时的自主时间。

  “我搬到燕郊1年零3个月了,明显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很多以前很好的朋友也失去了联系,因为确实没时间,周末也不爱出门,确实耗在路上的时间太久。”王先生给我们算完时间后,眼神中充满了无奈。“据说有规划轻轨,当初买房的时候开发商也跟我们这么说的,但至少到现在,还没看到任何希望。”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2位自驾车业主,得出的统计是:以办公地点在东二环为例,开车比公共交通出行平均单边节省半个小时,但每天2个小时用来开车,是比较实际的结果。

  生活成本三:居住成本

  由于生活成本范畴较多而且零碎,我们这里单就生活在燕郊小区内需要耗费的财力进行一个居住成本的统计。

  总体而言,燕郊的吃的消费最初是比较便宜的,而且量大。记得2007年左右笔者到燕郊,回锅肉才10元钱一份而且量很足,如今同一个饭店,本次笔者再次光顾,回锅肉已经是16元一份了。而且由于经常在燕郊采访等因素,恕笔者直言,燕郊能上点档次的、干干净净的饭店真的比较缺乏。

  而记者随即来到燕郊农贸市场,对比了菜市场的菜价和市区价格,比如牛肉、西兰花、鸡蛋等,确实比市区家乐福、华堂等超市要便宜一些,肉类便宜1-2元/斤,蔬菜类每斤便宜5毛钱左右。

  当然,人不只能为了吃而活着,在燕郊娱乐场所是比较缺乏的,澡堂、网吧、台球厅比比皆是。商业配套也还处于三线小城水平,最大的一个商城在福成公寓旁边,电子类产品价格相对国美等大卖场,略微偏高。

  生活成本四:低价陷阱

  在本次采访过程中,不少业主向记者吐了生活在燕郊的苦水,其中低价陷阱是大家提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汇——当然,最大的低价陷阱莫过于相对于京城的房价。

  业主张小姐就直言不讳地表示,房价相对较低是她购买某项目的原因,但入住后才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而有业主则直接在网上发帖宣泄:“大部分小区偏小,没有会所、学校、基本的服务机构等。生活设施不健全就太普遍了。世纪、意华和燕京小区附近5公里内没有小学、超市、邮局、医院,就连个像样的餐馆也没有,更别说咖啡馆、茶馆等商务场所。”

  此外,还有业主反映上网和电话问题:“第一年上网,由于没有包月,就用那种月使用时间多少钱的,先开的是40元70小时,刚开始还查询使用时间,紧盯着,可是后来忙了,有两个月连续交网费近200元,吓死我了,后来不用就换10元20小时的,也是一不小心就超,在北京包月100元或者120元,其实很适合工作族。还有这个电话也是陷阱,打北京的都是市话是句谎言,其实只有部分优惠,像铁通和手机的一些号就是按长途收,而只要不小心,比你用17909按着长途打还贵。这种被宰可是够温柔的吧。”

  本次调查

  走访项目:上上城、纳丹堡、天洋城、美林湾、欧逸丽亭、星河湾、潮白人家等

  采访对象:已入住业主20人,售楼处看房人10名

  编者按:燕郊生活成本调查过程中,一位燕郊本地业主对记者讲,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来燕郊买房,生活在这里后发现有一些不满意,吐苦水,但至少他们是拿着北京工资买燕郊的房子。而我们却每个月拿着河北的工资担负着被这些人拉高的房价;而一些在北京工作的买房人则抱怨,用比北京低不了多少的价格买了河北的房子,享受三线小城的居住待遇……呜呼哀哉,既然已经看透,出手更需慎重!(侯敏)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