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缘何又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缘何又起?

2010年07月13日 10:1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棋至中局,依旧迷雾重重。

  当2010年的时间步伐滑过一半,经历2008年低迷、2009年癫狂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新政出台3个月后,究竟将何去何从,却依然纷争不断。就在房价稍现松动信号,购房者翘首企盼房价下跌大幕拉开之时,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论调又不期而至。被称为“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会否在刚刚执行3个月后就开始放松?这一预期又是因何而来?

  经济增速放慢迹象带来的担忧,是产生楼市调控政策放松预期的原因之一。尽管中国经济依然持续强劲,但种种迹象已经在昭示,在最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高速增长的步伐显现出放缓的势头,这加重了很多人对“支柱性”行业——房地产继续调控的担忧。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的中国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且为连续第二个月走低,这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继续放慢。同时,6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4,创出14个月来最低水平,已逼近50.0的荣枯分水岭。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今年以来表现不佳,加重了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顾虑。截至6月30日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398.37点,半年来下跌了26.82%,深证成指收盘更是半年跌幅达31.48%,这样的跌幅在全球资本市场位居前列。种种不乐观的预期,让很多人因此认为,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支柱性作用不可替代,放松调控“保增长”将成为可能。

  此前呼声甚高的房产税迟迟未获得批准,被部分人士解读为是放松的政策信号。在楼市的几大调控工具中,税收手段被认为是有效且严厉的措施之一,从去年的物业税预期到今年的房产税呼声,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预期不断。尽管国家税务总局此前连续出台文件,加强土地增值税的预征与清算,但迟迟未出台的房产税一直被认为是更为严厉的调控工具。但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目前有上海、重庆两市向国务院上报了对居民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方案,但这两个城市的申请还没有获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再加码,成为乐观者判断决策层有意放缓调控步伐的信号。

  资本市场上房地产股票的持续走强,也加重了市场人士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尽管上半年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地产股成为市场调整的领跌板块之一,但从7月1日至今,不到10个交易日,房地产股票表现抢眼,带领市场指数渐次走高。其中不少地产股涨幅超过两成,如上海市场的首开股份涨幅达到22%,深圳市场的广宇发展上涨19%,龙头公司万科、保利地产等涨幅均达到15%。对政策敏感的投资者开始加仓地产股票,这一举动似乎也预示楼市调控政策强弩之末的到来。

  近日有媒体报道的部分地区对房贷政策执行放松,似乎在印证着楼市调控放松的预期。信贷政策被认为是楼市调控的一记重拳,是抑制投资性需求、打击投机的重要措施。在新版国十条中,第二条政策即为“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此后各地方出台的调控细则中,北京、深圳等地甚至要求对第三套住房停止发放贷款。但近日多个地区银行已经悄然放松了对第三套住房发放贷款,部分银行打“认贷不认房”的擦边球。如果第三套房贷的放松成为普遍现象,那意味着楼市调控新政将大打折扣。

  就在市场对楼市调控放松预期不断增强之时,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房地产数据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以及6月份房地产数据中最受关注的房价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缩小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5月份为上涨0.2%。与上个月公布的数据对比看,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回落,环比也有小幅增长变为小幅下滑,这意味着过快上涨的房价得到了初步遏制,房价松动迹象开始出现。

  新政公布3个月后,调控效果刚刚开始显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放松调控的预期成立吗?乐观者的理由是否足以支持有关方面作出放松的决定。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座谈会上表示,国内经济正在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温家宝总理的这一表态,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中央政府短期内似乎不会放松当前政策。研究者称,尽管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但在房价仅仅开始局部回调的格局下,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尚难以放松。未来即使调控政策有所放松,应该也是微调,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都不太可能回到2009年。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同样认为,这表明政府对经济看法相对积极,更加确认了政府暂时还难以转变相对从紧的政策态势,总体上说,政策将从“有保有压”的渐变态势朝着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演变,市场上部分投资者预期的政策明显转向暂时恐难实现。 作者: 赵洋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