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趋稳 楼市调控冲击可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中国宏观经济趋稳 楼市调控冲击可控

2010年07月20日 13:42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公布的房地产半年度数据中,地产投资数据的良好表现,让很多人看到了楼市调控中并不全是下滑的一面,楼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在可控范围。

  从历年经验来看,处理好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在“两难”形势下推进调控,重点之一就是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强化政策的执行力来干预市场预期。

  宏观经济数据趋稳,初步打消了很多人对楼市调控冲击的担忧。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市场企盼已久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根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3%,符合市场预期。

  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来自此前公布的一些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如PMI、发电量等出现掉头回落的趋势。实际上,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调控,以及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从4月开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减慢、贸易顺差下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等,加剧了人们对经济下滑的担忧。

  有研究者称,在中国经济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当局完全抛弃掉房地产这根拐杖,会承受非常大的风险。所以调控是有底线的,这就引发了大家对政策何时放松的无限猜想。

  实际上,日前公布的房地产半年度数据中,地产投资数据的良好表现,让很多人看到了楼市调控中并不全是下滑的一面,楼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在可控范围。

  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今年前6个月,房地产投资为19747亿元,新开工面积为8亿平方米,土地购置面积为1.85亿平方米,同比增速分别为36.1%、68.1%和35.6%;其中6月单月房地产投资额为5830亿元,同比增长37.9%。尽管6月单月投资开工增速较上月有明显回落,投资和开工增速均呈现拐头趋势,但从新开工绝对值来看,仍超过此前市场研究人士的预期,更大大超过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5.0%增长。业内人士推测,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是新开工增速特别是5月和6月单月新开工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开工绝对量超过预期,再次说明房地产业对经济仍然贡献良多。一向备受关注的华远地产公司老总任志强表示,这意味着大家所担心的,因为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投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因素还没出现。“6月份的数据让中央可以放心继续现有政策。”任志强称。

  正是基于房地产投资数据超预期的表现,研究机构申银万国日前在研究中将2010年房地产新开工和2011年投资增速上调至21%和16.6%。该研究认为,保障性住房全年较好的开工将使得2010年开工超预期概率较大,同时也为2011年的投资提供了保障,由此,将 2010年新开工面积上调7个百分点,2011年投资增速上调5个百分点。

  不过,刚刚执行3个月的楼市调控新政,现在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对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样没有充分释放。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则表示,从历年经验来看,处理好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在“两难”形势下推进调控,重点之一就是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强化政策的执行力来干预市场预期。

  可以预期的是,尽管房地产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速不断上升,但下半年将逐步回落。研究认为,商品房销售面积一般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一个提前指标,提前期约为6个月,此前销售面积在5、6月份直线下滑,因此可以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下半年下降。

  在这一预期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半年经济出现回调趋势是必然的。贺铿认为,现在经济已经到了“两难”境地,房地产不调控不行,不调要出危险,泡沫要破裂。可是调整了又会影响经济增速,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家具、钢铁、水泥等行业必然受到影响。

  渣打银行在日前公布的下半年经济前景预测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GDP增速或将从第一季度的11.9%调至8%,全年增幅约维持在10%左右。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同样认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每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比上个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考虑到过去5年我国平均年增速为10.7%,目前的数据是在下降,但在全球紧缩的过程中,10%已经高不可攀,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没有太大的区别。 记者 赵洋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