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看摸感知床品质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闻看摸感知床品质量

2010年08月06日 10:1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团:

  我最近看到北京市工商局针对床品的一次质量监测,说一些床品存在PH值超标,染色牢度低等不合格项目。我又看到说在去年底的一次质量监测中,一个品牌产品还被查出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我想知道,这些不合格指标究竟会对床品有什么影响呢?对人体健康是不是有害呢?请专家解答下。读者 刘女士

  留意健康隐患

  按照北京市工商局的监测结果,一些床品在染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和PH值三个指标方面超标。那这些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哪些不合格床品会导致安全方面的隐患呢?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表示,床品中PH值、甲醛含量超标和含有偶氮染料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他解释,如果床品上的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易使皮肤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据了解,纺织品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此外,如果甲醛含量超标,由于甲醛在空气中易挥发,所以残留在纺织品上的甲醛会逐渐释放到空气中。如床上用品、窗帘在自然条件下向室内释放。又因为甲醛易溶于水,穿上含有甲醛的衣服,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水解产生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

  考察使用质量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染色牢度和水洗尺寸变化率是在工商局的几次监测中经常出现的不合格项目。这些则直接影响着床品的质量和后期使用。

  染色牢度主要用于评价床品在使用或洗涤后是否褪色,是否会沾染一起洗的衣物。相关标准规定,染色牢度采用5级九档制评级,5级最高,一般标准要求在3级左右,如果商品实际染色牢度只有1-2级,将严重影响衣物的实际使用。

  衣服、床品是否缩水变形则由水洗尺寸变化率考量。它是考核床品类商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洗涤后其外形尺寸发生变化程度的指标。如果这个项目不合格,则床品等水洗后容易改变原有尺寸,发生我们常说的缩水、变形等,影响使用。

  在质量监测中,异味也是必检项目之一。王宝军解释,在床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让床品实现阻燃或者抗静电的效果,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助剂,但如果漂洗不到位,会有一些化学物质残留其中,导致产生异味。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霉味、高沸程石油(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等四种气味是被禁止出现在床品或衣物中的。

  闻看蹭识好坏

  虽然普通消费者无法通过某些方法来辨别产品质量,但王宝军表示,也有一些简单的排除法可以对一些劣质产品说不。“首先可以闻一闻。”王宝军表示,只要闻到产品上有味,最好不要购买这种产品。其次,可以看一看颜色,建议不要购买一些颜色鲜亮或者深色的产品。一般来说,红色、黑色的衣服含偶氮的可能性更大。此外,一些图案很多的床品也要警惕。“一般图案都是通过胶粘在衣服上面的,其中含有甲醛的可能性比较大。”还可以用湿一点的布在要买的产品上蹭一蹭,如果发现掉色,说明染色牢度不太好,这样的产品也最好不要选择。

  勿迷信特殊功能

  目前市场上很多床单、被子都穿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如抗菌、抗螨虫等,这些产品确实有效吗?王宝军认为,这些功能更多的是企业出于宣传的目的,实际上并没有必要迷信这些特殊功能。

  据介绍,一般来说,目前的床品抗菌主要针对的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白念球菌。但这些菌类在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人身体上可能就有,并非十分不安全。大肠杆菌只有吃入嘴中,人体健康才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床品而言,抗菌并没有太大意义。

  对于一些抗螨虫的床品,专家依然认为宣传的成分居多。王宝军认为,生活中螨虫几乎无处不在,就算床品做到了抗螨虫,其他位置没有抗螨虫依然没有多大意义。只要床品勤洗勤换,常通风,基本不需要使用抗螨虫的床品。

  本报记者 程建兰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