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混居”未尝不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贫富混居”未尝不可

2010年08月10日 16:06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混住”的终极愿景应该是富人能在混居中认识到更多的责任,担当更多的社会义务;穷人则端正思想,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在这个模式中找到更多积极利己的元素。

  □谢飞君

  日前,兰州市出台政策,决定将市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贫富混居”。但不管是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对“贫富混居”这一政策都觉得不可接受,这一点在兰州市政府的意料之外。 (详见本报今日A1叠22)

  早在两个多月前,兰州市政府的这种设想已经在武汉落实。虽然“穷富混居”这一模式在推行以来质疑声不断,但在笔者看来,对这样的尝试还是应该多点鼓励。即便穷人富人的差距和隔阂并不止于居住地的差异,但“穷富混住”的尝试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贫富混住”首先能立竿见影地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品质。以往很多城市开发的经适房、廉租房、中低价商品房,大多远离市区,不仅交通成本较高,就学、就医等也不怎么方便。这样的房子,虽然能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在客观上拉开了“富人”与“穷人”的距离。虽然目前兰州民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诸如 “负担不起高额物业费、富人的生活对孩子形成一种刺激”的忧虑,但这只是单一的解读。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富人的生活同样可以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孩子进高档小区对口的学区房何尝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此外,现代社会中,人脉即财富。很多人花高额的学费上MBA、EMBA,参加各种俱乐部,正是为积累人脉买单。 “贫富混居”模式中,如果低收入民众能够站在这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许就不会再对 “贫富混居”有太多排斥。

  当然,谁都不能否认,并不是住得近了,贫富间的隔阂就没有了。“住得近”只是为穷富之间的更多沟通提供某种可能。很多时候,群体之间的隔阂,来源于群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当群体对自身有着鲜明的定位,对其他群体又有着明显的排斥时,就会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 “混住”的终极愿景应该是富人能在混居中认识到更多的责任,担当更多的社会义务;穷人则端正思想,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在这个模式中找到更多积极利己的元素。

  “贫富混居”的模式,在我国是全新的尝试。地方政府下决心推行,可谓用心良苦,民众还是应该多些鼓励声,切不可碰到一点问题,就一边倒地喊停。对于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各方沟通,通过地方政府机构跟进协调解决。如果“贫富混住”的“样本”在武汉、兰州推行成功,也可以给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毕竟,用制度来消弭贫富分区,促成和谐生活,实现“共富”目标,是各地政府共同的愿景。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